常书鸿:小书背后的故事-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常书鸿:小书背后的故事

2017-11-07 07:48:36

  在飞往阿富汗喀布尔的飞机上,我的思维一直随着气流和机身抖动而颠簸着。为了平复些许紧张的情绪,我从随身携带的书包中掏出这本小书《从希腊到中国》(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这是我深爱的一本小书。小书不大不厚、32开大小,印刷装帧都是上个世纪的特色,在阳光下泛黄的书页显得格外温馨。

  喜欢它,因为它是中国最早翻译介绍阿富汗宗教考古美术的小书,也是上个世纪译介阿富汗最好的一本半通俗读物。译者是原来敦煌研究院的常书鸿先生,著者是原来法国吉美博物馆的馆长勒内·格鲁塞。格鲁塞长期关注东方历史研究,在法文原著出版的1948年之前,他已经出版了一系列东方学著作。

  常书鸿先生1951年访问印度时,在外文书店购得此法文书,简单阅读后爱不释手,认为可以帮助参考研究敦煌艺术,解释部分敦煌艺术的来源,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知识普及给大众。当时国内百废待兴,缺乏国外研究资料。同行的主管文物和博物馆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先生知道后,鼓励常书鸿努力翻译,尽早出版,造福学界。1957年5月,郑振铎考察敦煌多处遗址和石窟,也慨叹敦煌的中西文化蕴藏,认为更应该将敦煌置入世界大历史的背景中进行思考。1957年11月,郑振铎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查阅部分敦煌文献,对于俄藏敦煌文献进行比较整体而概述的记录。

  这一切,常书鸿铭记在心,积极准备翻译,为敦煌、为中阿文化交流尽一份力。常书鸿先生最初是在法国阅读到敦煌的著作后,决定回国投身敦煌艺术研究的。从世界明珠法国巴黎到大漠西北的敦煌,抉择需要无限勇气。或许这可以解释阅读有时候的确可以改变一些人的人生。

  1982年,78岁的常书鸿调任北京工作,一些逝去的思想和想法慢慢复苏起来,他开始整理自己过去的文稿。在中国社科院的好朋友耿昇先生的帮助下,常书鸿积极校对书稿文字,裁剪体例,针对一些新的发现材料和研究内容削减文字,利用一些中亚和敦煌研究的最新成果,补充中法译名对照表。该书在1985年付梓发行。

  中文版的全书分为13个章节,展现不同文明结合的历程。从希腊崛起,亚历山大东征经埃及到达亚洲,在亚洲靠近印度的阿富汗,沿途建立很多希腊城邦。对印度的征服是短暂的,但是却播下希腊文明的种子。遗留下的军队和希腊人延续着希腊城邦文明,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交替影响,同时土著文化以及一部分草原文化也开始渐渐同化希腊文化,这可以从钱币学上得到很多佐证。

  当佛教传入这些地区时,希腊人以及后来的罗马人,接受了佛教,在贵霜王朝产生新的美术样式——佛像。因为在之前印度佛教艺术流派中,还没有佛陀本身的形象,只存在一些象征物品和隐喻。这些希腊人将希腊神像的固有特点印度化,塑造出人形,将佛陀一生的历史表述出来。这时候海路的发达使人们不得不考虑印度艺术同罗马艺术的联系,这些同样也是新艺术产生的文化因子。随后求法僧人将这些样式传入中国。中国文明也参与这一融合工作,来自阿富汗的希腊化佛教艺术花开中国。

  现在的敦煌也在举办着阿富汗的展览。敦煌莫高窟古老的建筑、石窟、壁画和雕塑艺术,也迎来自己的“老”朋友,因为佛教东传过程中,阿富汗是最重要的中转站,而敦煌文化遗产中保留大量的中亚和阿富汗的古代物质文化遗存。同时,文化交流也是双向的,敦煌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果常书鸿先生、郑振铎先生能看到这些信息,应该会感到很欣慰吧!先生们翻译的书中的这些文物都进入到敦煌,在他们曾经无数次注目凝视的莫高窟展览着,延续着那些永远不会褪色的人类智慧的韶光。(邵学成)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穆雷与小德双双跌出前十

      在6日公布的新一期男子网球世界排名中,西班牙选手纳达尔锁定年终第一,但穆雷与德约科维奇双双跌出前十位。

  • 斯诺克国锦赛塞尔比卫冕

      11月5日晚,在黑龙江大庆举行的2017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决赛中,塞尔比以10比7战胜了马克·艾伦,取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第13个排名赛冠军,也凭借此役追平了中国名将丁俊晖的排名赛冠军数,与丁俊晖并列成为80后排名赛冠军数量最多的台球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钱云宝:党员企业家的报国梦(图)

      碳纤维,质量比铝轻、强度比钢硬,是国防军工和重大装备领域的新材料。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钱云宝,十年如一日,坚持“把国产碳纤维作为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来做”,筹资投入46亿元,为做强国产碳纤维产业作出贡献。

  • 王双飞代表:用科技创新绘就广西新画卷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王双飞欣喜地发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很多次提到“科技”,使之成为报告的“高频词”之一,这让他倍感振奋和自豪。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