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万正兰:倾尽心血雕精品(图)
//www.workercn.cn2014-11-25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图为:万正兰正在潜心创作木雕作品《兰亭集序》。

  从小爱雕刻,27岁拜师,56岁获授“工艺大师”称号……我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万正兰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对木雕艺术的执着追求。13日,在武汉市洪山区青菱村,正在工作室忙活的万正兰向记者坦言:“木雕改变了我的一生。”

  拜师:一块肥皂的故事

  “我结缘木雕,要感谢我的老师邓道航”,万正兰说,她从小就爱捏泥巴、玩雕刻,后来在纺织厂上班,业余时间几乎用在了雕刻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事将她引荐给武汉市工艺雕刻厂设计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邓道航。邓老师想考考这个年轻人,给了她一只“飞马”香烟盒,要求她用一天时间,把烟盒上的“飞马”雕出来。

  当时,万正兰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凭着对雕刻的理解,她在一块肥皂上完成了作品。第二天,她将“飞马”作品上交,邓道航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邓道航的奔走下,1983年8月3日,万正兰正式进厂,并成为他的徒弟。那一年,她已27岁。万正兰说:“尽管很多人认为我年纪大了,学不出来,但我从未放弃,跟着师傅扎扎实实学了8年。”离开工厂时,她已是一名出色的木雕师。

  创作:70厘米长楠木刻了200多人

  在万正兰的工作室里,有不少木雕精品。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要数木雕《清明上河图》。

  作品取材于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最精彩的“虹桥”画面。画面被雕刻在一块长70厘米、高36厘米的木头上,景致栩栩如生,人物达200多个。

  木雕边框平面在光的反射下,发出金丝般的光泽。万正兰介绍,《清明上河图》原画有数米长,限于材料,她只能选取局部加以呈现。这件木雕按原作大小创作,从制作泥塑模型,到最后完成,前后花了3年。“木雕不同于泥塑,错一点都无法重来。大到泊船、酒坊、房屋,小到一只驴,雕刻时不能有丝毫差错,难度极大。”

  在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中,《清明上河图》摘得金奖,这是我省木雕作品首次夺得全国工艺美术最高奖。

  收徒:要求能吃苦耐得住寂寞

  目前,万正兰正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题材创作一件木雕新作。她说,《清明上河图》创作花了3年,《兰亭集序》也是自己3年前就开始构思的。

  31年来,无论工作如何变化,生活如何艰难,万正兰从未放弃过雕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12年,她的作品《阴沉木云龙纹笔架》获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大奖优秀奖;2013年,她以屈原作品《九歌》为题材创作的圆雕作品《东君》受邀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同时获得“2013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近两年,她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和“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称号。

  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招几个踏实勤奋的徒弟。“木雕传统工艺需要传承发扬,但做雕刻很苦,要很长时间才能出师,当学徒赚钱少,年轻人大多不愿学,木雕行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她说,她收徒要求不高: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能吃苦,耐得住寂寞。(记者 江卉 实习生 李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