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东方百灵鸟”胡晓平:妙音彻天宇 圆梦匈牙利
//www.workercn.cn2014-10-0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掌声响起来

  1950年,胡晓平出生在上海一个艺术世家,她从小就喜欢唱歌,6岁时便召集邻居小朋友在院里开“演唱会”。

  1968年,年轻的胡晓平开始系统学习声乐,那时,她是上海国棉二十五厂的挡车工。而后,她又经人引荐,拜上海音乐学院高芝兰教授为师。

  从此,每个星期天,胡晓平都会按时到高芝兰家里上课。高芝兰对胡晓平说:“你的天赋很好,关键是要严格训练,不抓紧学,可惜了。”

  高芝兰喜欢胡晓平埋头苦练的学习劲头,可她从来没当面说过胡晓平一句好话,总是不断挑毛病。在这样一位严师的精心指点下,胡晓平的演唱技艺逐步提高,并于1972年考入上海乐团。

  正式成为一名歌唱演员后,胡晓平虚心地从头做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练功之中,很多别人不愿意唱的作品,哪怕只有一句词,她都乐意唱。排戏的时候,哪怕是让她上G角,她也不在乎,合唱、重唱、独唱,她都一一历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胡晓平担任乐团独唱演员,1979年在上海市音乐舞蹈汇演中获优秀奖。同年9月,团里送她进入上海音乐学院脱产进修,这使得她正式成为高芝兰的学生。

  从此,胡晓平的声乐水平突飞猛进。后来,连一向要求严格的高芝兰也忍不住称赞起这个勤奋而又有天赋的学生:“我在国外兜了一圈,还没听到像你这样好的音色。你还有潜力,要继续踏实地朝前走。”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1980年,法国著名指挥家皮里松应邀到上海排演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为挑选女高音,他从北京、广州一路选到上海,最终将赞许的目光投向了胡晓平。

  《创世纪》的演出大获成功。皮里松将要离京时对有关负责人说,你们应该让胡晓平出去比赛,这样对她和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都有好处。

  1982年初,胡晓平报名参加了法国的一个声乐比赛,那次比赛我国准备选派三名选手参加。然而,在国内选拔时,呼声很高的一号种子胡晓平居然名落孙山,因为前三名都是选拔赛评委的学生。

  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的高芝兰破例给文化部领导写信申诉,提出不能把学生当私有财产,应该让有可能为国争光的青年去参加比赛。于是,作为补偿,同年9月在匈牙利举办的这次国际声乐比赛,胡晓平在历经种种波折之后,终于赶赴布达佩斯。

  在去匈牙利之前,高芝兰看着苦练了几个月而日渐消瘦的胡晓平,悄悄地为她买了营养品,又将自己最心爱的湖蓝色长纱裙,送给她作为出国演出服。

  终于要代表祖国奔赴赛场了,此时的胡晓平又会做何感想?且看她出国时的日记吧:

  9月8日夜10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

  时间已不早了,可我还不想睡,明天清晨我们将动身前往匈牙利。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去参加国际比赛。比赛!这个词对于我,显得多么严峻……我能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吗?

  踏进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的比赛大厅,墙上挂着的五颜六色的各国国旗吸引了胡晓平,她迅速扫了一眼,不禁叫了起来:“呀!怎么没有中国的国旗?”匈牙利友人连忙解释:“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个国际比赛,贵国国旗正在赶制。”

  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声乐艺术正处于“拨乱反正”后的起步阶段。此时,就想在如此重大的国际声乐赛事中获奖,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已经阔别国际声乐舞台许久。一鸣惊人,谈何容易。

  9月29日凌晨,胡晓平彻夜未眠。“躺在床上,我想得很多很多,我清楚地看到我的许多不足之处,艺术上真是学无止境,我觉得面前的道路是更长、更艰巨了。”

  而当晚7时半,胡晓平接过了那凝聚她12年心血、见证了她艰辛奋斗历程的一等奖与特别奖的奖牌及两张证书,“这时,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竟然哭了。”

  获奖后,胡晓平开始了频繁的巡演,在欧洲、北美、东南亚及中国各大城市举行个人独唱会,与各地著名乐团合作演出。1983年3月,应匈牙利等国邀请,她回访匈牙利,与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一起排演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胡晓平还是饰演咪咪,这是她生平首次演一台完整的歌剧。“多少坎坷的道路,多少师长的扶持,多少战友的帮助,我才迈出了今天的一步呀!”

  随后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在德沃夏克音乐厅,胡晓平演唱了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13首,并用捷克语演唱了斯美塔那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中玛仁卡的咏叹调,全场再度沸腾。

  1984年,胡晓平参加《中国革命之歌》的演出,演唱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指名接见胡晓平,感谢她为中美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然而,此时的胡晓平有了新的追求。

  1986年,已是7岁孩子母亲的胡晓平争取到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决定赴美留学深造。“如果把表演艺术比作船,那么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就是水,水涨船高嘛。”胡晓平说,“当时最渴望的就是能到一个很好的艺术环境中,继续学习歌剧和声乐。”

  于是,已经名噪一时的胡晓平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