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华雯:挑出沪剧一片天
//www.workercn.cn2014-08-02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华雯与汪美红成了朋友,她们一起去挑山,一起聊天谈心,汪美红甚至把她的日记也给华雯看了。“他走了,我很难过,今天不挑了。”日记上短短的几句话,让华雯知道了汪美红感情上的秘密,于是剧作家李莉借此发挥,在剧中增加了成子强这一角色。既尊重生活原型,又不拘泥真人真事,尤其着力挖掘故事的精神价值和情感力量,通过剧中王美英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生动地演绎了生命的意义是担当这一主题。

  从汪美红到剧中的王美英,用什么表现形式去树立她,让华雯常常坐卧不安、夜不成寐,她两次到齐云山去体验生活。“汪美红的遭遇非常凄惨,但如不小心我们戏里的王美英就会变成一个倒霉蛋可怜虫;汪美红的性格非常坚毅,可弄不好戏里的王美英就会唱高调不可信。”华雯动足了脑筋,她和剧组要追求一种悲而不惨、凄而不苦、苦而向上的情感境界。“我们的戏要挖掘的就是她如何从悲惨中站起来,如何去包容和体谅曾经伤害她的人,如何坦然地面对不如意甚至是不幸,如何从凄苦中体会温暖和甜美,哪怕只有一点点、一丝丝。”华雯说,“挑山女人的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担当,追溯到根上去,其实是回到了我们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不论你是高官、老板,还是普通百姓,都是母亲含辛茹苦养大的。母爱是该剧最打动人的因素,也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传统美德本能的向往和坚持。”

  为了演好王美英这个角色,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未碰过扁担的华雯,在舞台上练起了挑功,虽然扁担的分量无法与汪美红比,但华雯肩膀也磨破了几层皮。演到除夕夜挑煤气罐上山时,道具先是做了两个泡沫煤气罐,但挑起来太轻飘失真,后来又重新做了两个分量重的煤气罐。华雯挑着它,顶风冒雪艰难地一步步往山上走,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坚韧伟大的母亲形象。华雯还有一条好嗓子,她运用自己的嗓音特色与其师杨飞飞的独特韵味相结合,明亮、婉转、醇厚兼而有之,尤其是最后的大段[赋子板],唱得如泣如诉,荡气回肠,赢得满堂彩。正是这种接地气的质朴深深打动了观众,《挑山女人》在宝山党校连演30场后,被如同浪潮一般的口碑好评推向了市中心的逸夫舞台,今年年初又在逸夫舞台连演四场,并多次赴江苏、浙江等地演出。《挑山女人》两年来已演出近180场,观众达20万人次,并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和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第五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等七个奖项,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入选“三节”的优秀剧目。

  沪剧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常以平民视角反映社会新闻、都市恋情、时代变迁。虽然一个时期以来,沪剧以演民国题材的时装旗袍戏见长,但华雯所在的宝山沪剧团却坚持创排反映当下生活的现代戏。虽然历经坎坷,但华雯却一直坚守着,当了多年团长,现在又当了传承中心的主任。团里有年轻演员转行去做生意,华雯没有阻拦。他们又想回来,华雯热烈欢迎。更令人钦佩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宝山沪剧团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而有效的主创团队,包括像著名编剧李莉、张东平,导演孙虹江,作曲汝金山及舞美、灯光设计等,不仅培养出团队默契,更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不断推出好戏,赢得从区里到市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因而不少人感叹道:“华雯也是一位挑山女人!”

  华雯说:“与其说我们的戏感动了观众,不如说观众的反应震撼了我们。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艺术要从生活中提炼,明白了老百姓当中才真正隐藏着艺术生命力。这条路我们要一直走下去!” (严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