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农民作家周春兰:写作成就生活尊严(图)
//www.workercn.cn2014-05-28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折不断的炊烟》,周春兰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名农村妇女,在贫穷、艰难的生活环境下,却始终抱有一个文学梦想,她不断地写作,终于找到人生的尊严和目标。这就是周春兰。一般人读书是想读的时候拿起来读,不想读的时候放下。但是对周春兰这名农村家庭主妇来说,因为要操持家务,读书是一件困难的事。周春兰说,一开始,书都是她从别人那里借的,有时捡废弃的报纸看。“以前老是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别人,后来通过不断地读书,我改变了精神状态,改变了心态,认识到很多时候是自己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我不再怨天尤人。”周春兰说。如今,她创作的《折不断的炊烟》已正式出版,新小说《庄户人家》也已经完成。

  周春兰,女,农民、作家,襄州区龙王镇柏营村一组居民。短篇小说《尘埃》获襄阳市“孟浩然”文学优秀奖,长篇小说《折不断的炊烟》获湖北省第三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优秀奖,并成为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写作发泄内心苦闷

  因家庭困难,初中毕业的周春兰,不得不辍学。辍学后,她仍坚持写日记,用文字记述对生活的感悟。

  1986年,周春兰与丈夫饶志启结婚。家境贫寒的她,被同村人瞧不起,在地里干活,其他人一起聊天,唯独撇开她。婆媳、妯娌间关系也很紧张。

  周春兰表面上默默承受了这一切,内心的苦闷却一点点淤积。为发泄内心苦闷,她尝试将情感寄托于文字,开始创作诗歌。

  周春兰写作热情高涨,旁人却不停泼冷水,认为她是“另类”,经常冷嘲热讽。家里人也不理解她,她只有做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之后才有时间写一点文章。1997年,《襄阳广播报》刊登了她的短诗《谁能与我同行》,这给她带来了信心与勇气。处女作的发表激励了她,她又尝试写散文。

  2000年,周春兰到广州打工,在书报摊上看到一本《江门文艺》杂志,被其中一篇小说所打动,模仿着写了短篇小说《尘埃》,获襄阳市“孟浩然”文学优秀奖。她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鼓励,开始向小说倾注了更多的精力。

  写作成就生活尊严

  “我其实就是个农村的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要有尊严。”《折不断的炊烟》可以说是周春兰的自传体小说,讲述发生在家庭中、村民间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农村妇女周任玉在贫穷、艰难的环境下,依靠写作找到了人生尊严和人生目标的故事。周春兰说,她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勉励自己,尊重自己。

  2007年下半年,周春兰得知方方当选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女人之间更能相互理解,抱着这一想法,她鼓足勇气,给方方寄去一封信,并附上两篇短篇小说。2009年4月,她突然接到省作协的通知,邀请她前往武汉,与全省30多名农民写作者参加农民作家培训班。

  原来,方方收到了周春兰的信,觉得周春兰的写作感特别好,同时也被她的坚守深深打动。在方方的倡议下,省作协启动了“农民作家扶持计划”。经市作协推荐,周春兰参加了省作协农民作者座谈会。同年9月,“扶持计划”进入辅导阶段,周春兰的《折不断的炊烟》成为入选全省获扶持的10部长篇小说之一。省作协还确定,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彬教授作为周春兰“一对一”辅导老师。杨彬得知周春兰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每次都用笔写稿,再拿到镇里去打印,打一页要花4块钱,既费时又花钱,就送给周春兰一台电脑,方便她今后的写作。

  在大家的帮助和鼓励下,周春兰的小说《折不断的炊烟》顺利出版,现在又投入到了新的创作中。她说:“也许工人、学生写作不会有这么轰动,我的农民身份帮助了我。大家给我的荣誉太多了,我怕自己承受不了。我比别人幸运,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多拿出成果来,让自己作家的称呼当之无愧。不能飘起来,要是那样,从半空掉下来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记者 刘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