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贾平凹:“写作时应该投入巨大的情感”(图)
//www.workercn.cn2014-05-05来源: 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5月1日至4日,明清册·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在沈阳举行,当代中国文学界大家贾平凹、阎连科、阿来等受邀出席,他们共同探讨中西文学交流的现状与前景。论坛间隙,贾平凹接受本报专访,并对中国当代文学现状进行了解读。

  “写作时应该投入巨大的情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作家对社会的关注细致入微,因此涌现了一大批文学作家,中国文学也进入了一个较繁荣的时期。”而对于新世纪文学的前景,贾平凹也十分看好,“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兴奋点。现在的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为作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贾平凹认为,现在是“用文学作品写现实”的最好时代。

  创作“现实文学”到底难不难?贾平凹称,“作为作家,要关心这个时代、社会。在表现的时候,一定要真实,而不是以调侃、戏说的姿态。但现实文学比较难写,因为大家对现实生活都司空见惯,如果创作的内容与大家平常见到的没什么区别,作家的思想见解也没高出一般人的水平,我相信读者也会对作品失去兴趣。”此外,贾平凹还强调,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投入巨大的感情。“如果对这个社会的最基层没有真知,看到好的不高兴,看到坏的不生气、不悲哀、不忧患,就不能把感情写到位,更不能把这个时代表达出来。”

  “在思考中融入前瞻性”

  “有力量的作家会领着时代走”,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他的作品《废都》刚出版时非议很大,但多年过去后,大家又重新发现了它的好,有人说,这是当时大家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和欣赏程度还没到今天的水平。对此,贾平凹解释称:“文学是对社会的研究、观察。作家写东西要懂得思考,思考中就会有一些前瞻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容易和社会发生摩擦。一开始,人们可能并不认可,但经过时间的检验,大家会慢慢发现作品中所表达和反映的内容……读书,需要细琢磨。”

  贾平凹还提到,作家在创作时应该具有民族使命感,“大部分作家最初都是因为爱好才走上文学之路,起初他们会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当他们逐渐成熟之后,都希望能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得更大,会自然而然产生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写的东西也会更加有深度。”

  莫言未参加论坛连称“遗憾” 

  明清册·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当代作家评论理事》温小鸣在解释此次论坛举办的初衷时说道,“现在,已有大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国外,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奖项,但仍有大量优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者及作品需要走出去。所以,这个论坛就是要深入地讨论跨文化传播及其翻译研究的问题。”

  本次明清册·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的主题由莫言亲笔书写,这也引起了参加者的注目。据介绍,莫言因故未能亲自到会,并连称“遗憾”。工作人员透露,如不出意外,第二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在沈阳举行时,莫言将会到场。 本报记者 王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