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蒙谈黄昏恋细节:是被秒杀的一见钟情(图)
//www.workercn.cn2014-03-03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王蒙的演讲既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

2月25日,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大学生们挤满了阶梯教室聆听王蒙的讲座。

2月25日,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王蒙与夫人单三娅正在就一个字的使用进行交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小说《青春万岁》,曾经点燃一代人的激情。2013年,距离王蒙1953年创作发表处女作《青春万岁》,正好60周年。谈及这部自己正值青春年华写就的作品,言语中带有初恋般的深情,“它是我对文学、对人生、对爱情的各个方面的向往和追逐。”而他去年10月在书中主动对外公开,自己又迎来“新夫人”,惹得公众投以格外关注目光,也不免欣赏他的坦率。可以说,从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两个路径,王蒙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青春不老”,不辜负文坛“高龄少年”之美誉。@华西都市报:前文化部部长,当代主流文坛主将,年至80的王蒙,如今依然笔耕不辍,他又将推出最新长篇《烦闷与激情》。几天前,借王蒙来成都讲演之机,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又一次领略到这位“文坛常青树”对生活一直不老的激情。

  1

  尘封近40年旧作“重见天日”

  重拾不可磨灭的生活记忆

  2月25日,继去年12月在金沙遗址等单位演讲之后,王蒙再次来到成都,在电子科大展开一场名为《语言的功能与缺陷》的演讲。虽然台下大多数是90后大学生,但80岁的王蒙,却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例子,以及中间夹杂的大段英文“脱口秀”,让整台演讲显得气氛很活跃。他还“告诫”大学生,“语言决定命运,尤其决定爱情。写情书如果不及格,很可能没人要!”2月27日,王蒙又来到成都图书馆讲谈中国传统文化,台下坐着白发苍苍的老者,一边认真听一边还记笔记。“文坛常青树”这修辞,用在别人身上,可能就只是客套。但用在王蒙身上,绝对恰切。从1953年秋季开始创作处女作《青春万岁》到2013年秋季,王蒙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2013年9月27日,“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纪念王蒙从事文学生涯60周年。

  2013年,王蒙出版了一本“旧作”新书《这边风景》。这部长篇小说王蒙写于1974年至1978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发表。2013年,这部积压了将近40年的70万字长篇小说,才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小说背景设置在上世纪60年代,透过日常生活触摸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图景。2月23日,在广州召开的“文学的记忆——王蒙长篇小说《这边风景》研讨会上,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评价这部小说,称“它的出现会影响学术界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

  1963年至1979年,王蒙携妻带口全家迁到新疆,在那里工作、生活。先是在乌鲁木齐,后来搬到伊犁农村,在新疆工作生活了16年。而《这边风景》重拾了王蒙那段不可磨灭的生活记忆。王蒙曾经住当地农民家里,“同吃同住同劳作”,还学会了维吾尔语和舞蹈。在新疆的生活,对王蒙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蒙把新疆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在新疆的16年当成自己人生的中间部分。“没有新疆的这16年,也不会有后来的作家王蒙。”对于自己这部旧作,王蒙在研讨会上显得很动情。他说,书中有些生活细节的描写,自己在时隔三十多年后重看,也感到惊讶和感动。王蒙说:只要生活没有停止,就仍然有吃喝拉撒睡,有唱歌,有游戏,有男女,有爱情,有各种的故事,有各种聚会,西瓜仍然是甜的。”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