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刘益谦否认《功甫帖》为伪本 望上博给答复(图)
//www.workercn.cn2014-02-20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现场工作人员用手持无线视频数码设备对《功甫帖》进行放大扫描。

  ■拍品原件亮相 6000万像素高清图否定“双钩廓填说”

  ■上博称不会改变观点 真伪迷局凸显中国古画鉴定之困

  18日下午,上海藏家刘益谦带着《功甫帖》拍品原件亮相北京,现场以高倍扫描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功甫帖》进行“体检”,力证真迹。过去两个月,《功甫帖》引起空前关注。这件由刘益谦于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用800万美元(大约5037万人民币)竞得的苏轼名迹,被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公开指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引发海内外媒体、收藏界、学者广泛讨论。

  《功甫帖》高倍影像否定上博“双钩廓填说”

  18日,在近百家媒体的聚光灯下,上海龙美术馆执行馆长黄剑展示了《功甫帖》原件,并用现代科技设备对其进行了放大和扫描,同时对外公布了《功甫帖》1200dpi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高清背光图,以及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

  媒体会现场,《功甫帖》在高倍扫描仪和50-200倍的光学放大镜下,清晰可见众多自然书写特性,例如回锋提笔处、笔画交叉处显然较浓的墨色;偏锋扫过纸面时偶然发生的不规则缺口,聚墨处边缘有自然渗出笔画边缘的痕迹,以及自然有力的连笔游丝等。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功甫帖》为自然书写,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的‘双钩廓填说’无法成立。”黄剑说。

  “双钩廓填”是中国书画技法的一种,利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然后填墨,非自然书写。“双钩廓填”也是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此前质疑《功甫帖》非真迹的重要证据之一。

  古书画易证“非伪”难证“实”

  18日,到场的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徐邦达弟子萧平、傅熹年弟子朱绍良(徐邦达和傅熹年均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成员)在内一致认为,就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提出的证据而言,尚不能推翻此前由安仪周、张葱玉、徐邦达等历代鉴定大家做出的《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结论,除非他们有新的证据。

  记者注意到,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均表示支持安仪周、张葱玉、徐邦达等历代鉴定大家做出的《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结论,并认为上博的“证伪”站不住脚,但没有人敢“证实”《功甫帖》就是苏轼真迹。“我只能说,《功甫帖》非常接近真迹。”朱绍良说。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历来是世界性难题。据朱绍良介绍,在最权威的《宋画全集》中记载的900多件书画里,超过95%也是推论为“真迹”。“比如《清明上河图》,谁敢肯定就是张择端真迹?光乾隆皇帝就收藏了4幅,但又谁敢说故宫所藏《清明上河图》有假?”

  台湾书画研究者陈萧羽认为,针对古书画鉴定,“存疑”是主观的,但“证伪”必须是客观的,需要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支撑。他认为,在更完美的《功甫帖》出现之前,“从旧说”是最可接受的方式,在少数被证实为“真迹”和可被证明为“伪迹”之间存在大量的模糊空间,需要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在未来被验证。

  真伪之辩凸显中国古画鉴定困局

  从2013年12月底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公开质疑《功甫帖》时起,到2014年1月13日纽约苏富比发布14页研究报告力证《功甫帖》属“真迹”,再到18日刘益谦被迫采用多种现代技术设备现场“验明正身”,《功甫帖》真伪之争扑朔迷离,进一步凸显中国古画鉴定困局。

  据朱绍良介绍,国内目前最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有100多名委员,但其所规定的章程是只对国家文博单位文物进行鉴定分类、评估级别,不面向社会。然而随着文物市场的活跃,社会市场鉴定需求越来越大,需要有面向社会的权威文物鉴定机构(包括古书画)出现。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也表示,尽管《功甫帖》的真伪暂时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论,但由《功甫帖》所牵涉的中国书画鉴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面对,以便更好地解决中国书画鉴定的主流话语问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