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法院的普通法官们:听从你心 勇往直前-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上海黄浦法院的普通法官们:听从你心 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 严剑漪 本报通讯员 陈煜帆
2018-05-08 09:27:31

  朱强:扣篮中的博弈者

  朱强,身高1米86,本科时攻读上海体育学院球类系篮球专业,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他如今应该是一名篮球教师。不过,现在他是黄浦法院民一庭的副庭长,兼法院篮球队队长。

  “我们篮球队给你们做配角啊,你们跳啦啦操,跳到中场休息,我们上来打球10分钟,然后你们接着跳,哈哈!”朱强常常和赵霏打趣。

  1997年,大学毕业的朱强赶上了上海市公务员招录考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填报了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竟然顺利通过了。

  “我记得面试时主考官问我,法院有哪几个部门?”朱强很老实,当年的他对法院并不了解,于是回答:“好像有个部门叫法警队。”

  于是,身高马大的朱强被分配到法警队,不过他马上意识到,法警的工作是个“技术活儿”。

  一次,朱强押解犯罪嫌疑人去开庭,自己走在最前面。正巧院长经过,一见情形立马喊住了朱强,让朱强走到犯罪嫌疑人后方。原来,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脱逃,同时也保证法警的自身安全,法警押解犯罪嫌疑人时,必须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朱强惭愧不已,那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其实有着很多“门道”。

  进院第二年,朱强开始在职攻读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的课程,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法律。每周三晚上,每周六、周日全天,他风雨无阻地去上课。

  “4年里必须把全部课程考出来,然后进行论文答辩。”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4年后,朱强如愿拿到法律硕士的毕业证书,并从法警队调到了刑庭做书记员。这时,国家司法考试又开始了。

  根据司法部的规定,2002年起,所有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律师都必须经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这也意味着,今后如果想做法官的话,就必须经过司法考试这道槛儿。

  好吧,继续考!朱强又开始了新的备考。

  第一年,朱强考了220多分,离及格分差10多分。第二年,朱强升级做了“奶爸”,面对四本厚厚的考试复习用书,他下了狠心,花钱报了辅导班,然后每天见缝插针地看书,深夜不断刷题,每套习题连做三遍。

  “工作、家庭、司考,一个都不能误!”朱强对自己说。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他通过了司法考试。

  “这十多年来,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一点——做好眼前事,做好每一件事,其他的幸运便会随之而来。”朱强很认真地说。

  2008年,朱强成为卢湾法院的一名助理审判员。“一开始在房产庭,后来去了知识产权庭,接着卢湾法院与黄浦法院合并,我就来到了黄浦法院的民一庭。”

  从房产庭到知识产权庭再到民庭,从卢湾法院到黄浦法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法院,朱强每次都适应得很快,没有一点违和感。

  “这可能得益于我的业余生活吧。”朱强笑着说。

  朱强喜欢打篮球,每个周末,只要一换上运动装,他的心情就分外轻松,约上三五个好友来一场篮球友谊赛,感觉超爽。

  “打球的时候我很放松也很专心,虽然互有胜负,但打完球后心情愉悦,成就感十足。” 朱强一直是黄浦法院篮球队里的“小前锋”。

  朱强认为,开庭和打球是一样的,篮球具有对抗性,需要懂得如何与对手博弈,何时起跳,何时传球,何时预判,何时躲闪,案件审理也同样如此。“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有很多类型,开庭时,法官也要和当事人博弈。”朱强举了个例子,“有的当事人没有请律师或代理人,而自己又不懂法,那么法官在开庭时就要有气势、有计谋,该指出的指出,该提醒的提醒,该体谅的体谅,收放自如。”

  一种爱好,不仅能让人体力充沛,还能延伸到事业,使人变得更加灵活更有毅力,这真是其乐无穷。

  “我是比较阿Q的,一直通过运动来磨炼自己,设定目标、克服自己的弱点。真的,运动之后那种累并快乐着的愉悦感是无法表述的。”朱强笑起来就像个大男孩。

  曹云:行走人生的写意者

  曹云对书法的兴趣,始于其兄长。

  曹云有一兄,初中时沉湎于水墨花鸟画,每天必临摹花鸟画印刷品,以作练习。那时候的曹云还年幼,只能站在一旁默默欣赏兄长在宣纸上的挥洒自如,内心仰慕不已。

  每当兄长完成画作挂于墙头时,便唤上曹云将原作上的题款临摹在画稿上。没想到,兄长的这一“召唤”,竟成了曹云的艺术开启之门。

  为了能够让题款临摹得和兄长的画作水平相当,曹云每次都会揣摩印刷品许久,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笔画,最后用毛笔小心翼翼地在画稿上临摹。久而久之,他竟然能够传神地写出原作的神韵来。不久,曹云又向兄长主动请缨,想临摹画稿上的印章,兄长欣然前往朵云轩,给他买来铁刻刀和青田练习石,让他苦练金石之功。

  岁月在不经意中悄悄流过,高考后,兄长收起了画笔,成为科技研究领域的理科男,而曹云却一头扎入书法篆刻的海洋,每个休息日、寒暑假前往少年宫、文化宫参加兴趣小组。

  1990年,曹云通过社会招考进入了卢湾法院,先后在经济庭、民庭从事审判工作,但他的金石之爱却依然在心。

  “那时的我已经师从韩天衡老师,临刻了大量秦玺汉印、明清佳作,并临习了秦篆汉隶及钟鼎。”曹云回忆。

  书法和篆刻成了曹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他人生的一种愉悦享受。幽静的夜晚,独自打开一盏小灯,铺纸,磨墨,提笔,挥洒,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书法,是一种追求偶然的艺术,它是即兴而成,每一次下笔,那种墨晕带来的变化是意想不到的。”

  曹云深信,书法和书法家的感情密不可分,即便是同一位书法家,不同的人生阶段其书法也不一样,无法复制,所谓“书如人生”,书法的境界只有经过不断地刻苦练习才能达到,这和人生的磨砺是同一个道理。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正当曹云在法律与艺术间行走时,很偶然的,在一次绘制黑板报的任务中,他的艺术天赋被院领导发现。1999年,他被调往办公室从事法制宣传工作。

  “对法院而言,法院文化不等同于干警的业余兴趣爱好。真正优秀的法律人,除了要有深厚的法律基础,更多的是自身有文化的力量,他们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文化底蕴。”曹云始终坚信这一点。

  一次,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聋哑人扒窃案,被告人在幼年时被拐入犯罪集团,此后一直没有见过父母,鉴于其犯罪情节较轻,法院准备判决其当庭释放。巧合的是,在警方侦查的过程中,被告人父母出现了,为更好地挽救和教育被告人,法院安排其父母旁听儿子的宣判。曹云负责宣判时的摄影工作,当双亲出现在被告人面前时,他抓拍到了那一时刻的情景。

  “我反复看那张照片,印象太深刻了!摄影具有存在感和历史记载感,一瞬间的感觉,一瞬间的记录,甚至比文字更有力,如果没有摄影的话,那种人文情怀根本无法完整传递。”曹云感叹道,渐渐地,他又爱上了摄影。

  如今的曹云依然动墨横锦摇笔散珠。除了担任黄浦法院立案一庭的副庭长,他还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承担了运用书画艺术“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院文化”的职责。

  近年来,在法院文化分会的组织下,曹云先后应邀为最高人民法院及第二巡回法庭、第三巡回法庭、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各级法院进行法院文化作品的创作及布置,书法作品被多家法院收藏并展示。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创作法院文化作品的过程中,我自己不断受到博大精深的法治文化之熏陶,我始终努力探索表现法院文化精神的最好艺术形式,同时也被蓬勃向上、风清气正的法院精神、法官气质所感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我们能为法院、为这个时代做的,就是留下一些文化印迹吧。”曹云笑着说。

  1993年,曹云在法院经济庭担任书记员,此时的朱强还在上海体育学院球类系篮球专业,是一名学生,前途未卜;

  2003年,朱强在法院刑庭担任书记员,赵霏刚刚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成为一名本科生,对未来充满憧憬;

  2009年7月,研究生毕业的赵霏考入黄浦法院,遇见刚从华东政法大学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葛翔,两人同在执行庭做见习人员,3个月后,一个去了民庭,一个去了行政庭;

  如今,他们在同一个法院里——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有自己的所喜所爱,你所做的一切都与内心吻合,你欣赏自己并愿意投入地生活在每一天的日子里,你,就是黄浦法院里的普通法官,也是我们自己。

  (图片由陈琪、潘婷拍摄)

1 2 共2页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朱迅:让伤口长出翅膀

      近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迅的首部随笔集,书中讲述了朱迅留学日本、进入日本NHK电视台、回归央视、与王志相识结合等台前幕后的故事。

  • 姚锡娟:此情无计可消除

      偶尔,77岁的姚锡娟会想起暮年的李清照。从江北漂泊至江南,女诗人写下过一首《永遇乐·落日熔金》,结尾是:“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李保芳接替袁仁国任茅台董事长

      茅台集团方面昨天传来重大人事消息,现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将正式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前董事长袁仁国正式卸任。受此消息影响,茅台股价昨天大涨5.33%,收盘报698.17元,市值增加逾443亿元。对于辞任原因,袁仁国回应称,是因为年龄。

  • 98岁创客奶奶为慈善开超市

      吉林省长春市的林田远达创客公园,一家名为“97超市”的柜台里坐着一位年纪最大的“创客”,她就是98岁的姜乃君。每天早上8点,姜乃君都会坐着电动车准时来超市上班。她精神矍铄、笑意盈盈,卖货、收款一点都不含糊,移动支付、POS机都操作自如。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