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守护故宫国宝的梁家三代人-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接力守护故宫国宝的梁家三代人

2017-12-18 07:52:18

  梁金生还记得,那之后每隔几年,哥哥和三叔都会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简单聊聊各自在北京和台北的家常。更多的时候,不善于表露感情的几个男人,只是沉默地坐着,不说话。

  留在大陆的梁匡忠,从1941年开始,到1994年退休,之后又被返聘回故宫,为故宫保管了一辈子的文物。

  从1950年开始的8年间,梁匡忠又一次担负起“文物押运员”的角色,在南京把石鼓和其他文物装箱,联络火车皮,分三批把故宫文物运回北京。包括清代皇帝的祖宗牌位在内的10万余件文物,却留存在了南京朝天宫库房。

  到北京后,这个“本本分分”的故宫普通职工,回到保管部,清点和保管国宝、核对文物账册,“一辈子再也没离开过故宫”。

  在梁金生的回忆中,父亲梁匡忠生前习惯坐公交车去上班。天刚蒙蒙亮,住在工体附近的梁匡忠,就走到朝阳路,等着早上5点的第一班109路公交车,跟头班车司机都混熟了,“司机就在没有站点的朝阳路路口和神武门专门为他停一下”。到站后,他敲开神武门,门卫等他进去后再关上。

  2007年,梁匡忠去世,北京和台北两个故宫博物院,最后一位见证文物南迁和西迁的老故宫人走了。这位老故宫人,生前常念叨着,希望南京留存文物尽早回到故宫,未承想却成未了心愿。今年刚过世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直到生前几个月,仍在为此事四处奔走,最终也带着一个“不完整的故宫”的遗憾离世。

  1979年,知青返城。31岁的梁金生,在内蒙古插队11年后,回到北京。自幼在故宫里逮蛐蛐、一年年“进宫”给父亲送饭长大的梁金生,在众多招考单位中,只报了故宫,却因超龄,最终去了工程队,“只要能进故宫,让我干什么,都乐意。”

  “这后半辈子我想完全交给故宫”

  桌子上堆叠起的破旧账册,每一本都记录着几百甚至上千件国宝的名字,梁金生的工作,像是反复地钻进时空的隧道,回到近百年前的历史场景中,找到一件国宝后,再一路跟随它颠沛流离

  在故宫工程队,梁金生干着最累的体力活,在午门广场“墁过地”,东西华门间推过几百斤的运砖车。

  那段日子里,30岁出头的梁金生,跟工友一起,光着膀子,下身穿蓝色工服,脚穿解放鞋,站在故宫东北角门至东南角门间的城墙上,拔掉杂草铺上石砖。

  城墙下经常围着一群好奇的“老外”,拿着相机拍下他们劳动的场景,相机的咔咔声一响,工友们相互开玩笑说“自己的影儿又出国了”。

  梁金生至今仍说不清,当时“有哪位贵人相助”,在工程队待了5年后,他就被调到故宫的保管部(文物管理处前身),做了他最向往的文物研究和保管工作。

  此后的10多年里,梁金生在保管部,做着父亲此前的工作,征集文物、清点保管、核对账册。“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当时社会上的文物捐赠或卖到故宫,院里就会请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刘久安这些书画界大师和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做鉴定,我每次都去听,一点一点地学。”

  张忠培在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曾为故宫设计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此后多年,故宫的管理结束了混乱的局面,从此有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其中,梁金生推动了文物保管方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在退休前,他为故宫建立了完善的文物休眠制度、库房点交制度和批文制度,“文物展出一次后要休眠三年。文物借出库房,谁口头说都不行,必须有院里的批文。”

  人生进入第69个年头,梁金生仍过着多年来雷打不动的规律生活,一辆自行车,穿梭于东三环外的家门和故宫东华门之间,觉得坐公交车“不自由、太烦人”,过去十多年里,老伴儿的小轿车甚至都换代了三次。

  故宫墙外的世界对他而言,似乎是时间停滞了。“原则性太强,完全不懂现代社会的世故,对钱没有概念,够花就行。”儿子梁骏眼中,老爷子枯燥、没有爱好,生活中甚至有些古板。衬衣、西裤、皮鞋,永远只穿这一种风格的衣服。家里书籍、资料等物件的摆放位置和朝向,都不容得一点变动。

  在故宫里,他总觉得“有好些事没做完”。文物南迁后,“从北京走了多少件,回到北京多少件,留在南京和去了台湾多少,总和应该是一个数字,”但他至今还没搞清楚;故宫文物哪些流失到民间了,哪些回来了,他要一件件弄明白;文物总账里,还有一些对不上的,他要查出来……

  12月13日上午,东华门内那间办公室里,梁金生在椅子上坐定,拿起一个光盘大小的放大镜,照着一本旧书里的小字。这本1934年出版的《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详细记载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溥杰的清室文物。后来的几十年里,这些散落民间的国宝,有一部分陆陆续续又回到了故宫。

  梁金生要逐件查清这些文物的回归历程、文物号、是否入账等。有时,他不得不查阅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一个人,一个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一般搜寻一件文物的蛛丝马迹。

  桌子上堆叠起的破旧账册,每一本都记录着几百甚至上千件国宝的名字,梁金生的工作,像是反复地钻进时空的隧道,回到近百年前的历史场景中,找到一件国宝后,再一路跟随它颠沛流离。这是一次次的文物溯源之旅,在外人看来单调枯燥,他却乐在其中。

  到了傍晚,这位老人又要骑着自行车,从东华门钻出,穿行于北京冬日的街头。这座红墙深院,对于他已经太过平常,说不出喜欢去哪座宫殿走走,想不出故宫的哪个季节最美,甚至在大雪天,游客排起长队涌入故宫赏景时,他只想待在那间小屋里。

  而在内心深处,“这后半辈子我想完全交给故宫”。

  故宫几乎就是梁金生的全部,梁骏总担心“父亲哪天真退休了,要干啥”。(本报记者完颜文豪)

1 2 3 共3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唐宁:开放金融创新“工具箱”撬动资金服务“新经济”

      “中国金融科技未来仍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10年,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网贷、众筹、智能投顾、保险科技、监管科技、区块链驱动的技术应用等领域都非常值得期待。”近日,宜信创始人、CEO唐宁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

  • 搜狗CEO王小川:人工智能未来可打破语言壁垒 更好地连接人和...

      演讲一开始,王小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互联网时代链接的瓶颈:“无法帮用户做判断选择”。虽然互联网已经大幅度地影响人们日常的交际、沟通,但始终不能主动解决信息问题,在未来的互联网发展上始终有着不完美之处。他表示,互联网时代的连接,就是要解决信息的流动和不对称。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