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为农民放电影-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46年为农民放电影

2017-10-13 10:18:27

  一年到头很少休息

  21岁,史富生结婚了。新婚后的一天,在外连续奔波几天的史富生回到了家,妻子又惊又喜:“这下可能在家里住几天了吧!”史富生抱歉地摇摇头:“我回来看看,一会儿就得走。村里人还等着我放电影呢。”妻子泪汪汪地再三挽留,史富生还是忍痛离开了家。几十年过去了,说起来老史眼睛忍不住还有些湿润:“这是我最对不起老婆的一件事!”

  老史家在农村,妻子是农村妇女,早年在队里劳动,实行责任制后,还得种家里的几十亩地,照顾3个孩子。老史忙了白天忙晚上,黑夜别人休息了,老史才刚刚开始工作。最忙时,晚上骑车10多公里到外村放电影,放完电影太晚了,只能就地找个地方休息。一大早起来又骑车赶回家里和别人一起搭伙互助干地里的农活。即使这样,对妻子和家人的歉疚也时时缠绕着他。“没办法,谁让咱选择了放电影这个行当呢!”

  品尝过农村电影兴盛的甜蜜,也咀嚼过农村电影低迷的苦涩,老史见证了农村电影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8.75毫米、16毫米胶片放映机到今天的数字放映机;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再到今天的数字电影;从驴驮、马拉到摩托车、汽车,老史见证了农村电影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他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成了年过花甲的老人。

  一度时期,农村集体经济萎缩,加上文化多元的影响,农村电影失去了往日众星捧月的辉煌。有时两部电影放完,老史只得去光棍汉家里休息,又脏又乱又臭的屋子,整整忙碌了一天的老史却被熏得难以成寐。

  最困难时,老史不得不向信用社贷了300元钱用以周转。妻子忍不住埋怨:“挣不下钱,还得赔钱!你图个啥?”路上有人碰见老史也不解地问:“你还演(放映)呢?”从问话里老史听出两重意思:一是这么困难,你还坚持呢?二是放了一辈子电影也没混出个名堂,真没出息!

  五味杂陈过后,老史意志弥坚:“你说我还演呢?我就是还演呢!只要我能动,我就要一直演下去!毛主席说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当然没有长征那么伟大,但我干的事也是宣传队、播种机的事。我走村串乡为农民放电影,宣传的是先进文化,播种的是正能量,我觉得挺值。”

  一辈子离不开电影

  2015年,老史从乡文化站站长的岗位上光荣退休。家人劝他:咱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不愁吃、不愁穿,这下总该轻松一下,歇口气了吧。老史却说:“咱不图挣钱多少,电影陪了我一辈子,这一辈子我也离不开电影。”一如既往,横跨两个乡镇、17个行政村,从每年5月到10月,每个村最少放映12场,全年最少放映204场,老史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几通电话打过,因拿钥匙的村干部在外开会赶不回来,放电影的场地开不了门,老史只得改弦易辙,发动摩托车赶往几公里外的苏村。

  这样的经历在老史放映生涯中简直太稀松平常了。漆黑夜里摔进路旁排水沟的惊魂一幕、瓢泼大雨中泥泞路上推着摩托车的摸爬滚打、无暇耕田种地照顾家人的惭愧负疚、被人认为不识时务不懂得见风使舵的冷嘲热讽,在老史看来都是过眼云烟,从来也不放在心上。46年的风风雨雨、曲折坎坷,数不尽的苦辣酸甜、世态炎凉,老史只视作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小插曲。他在意的是:困难年代,老百姓给他吃的家里过年也很少能吃上的“猪肉、豆腐、粉条子”;他欣慰的是:村里人亲昵地叫他“老史”甚至有意把他名字省略了一个字,称他“史富、师傅”;他满足的是:十里八乡,他可以随便推开哪一户老百姓的家门,吃顿热乎饭、睡个安生觉;他感恩的是:放电影让他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身份,成了一名国家干部,临老了还能领4000多元的退休金。46年,1.4万余场电影、超过200万人的观众、数不清的荣誉证书,老史就用这样一组数字抒发着满心的感恩,书写着普通而不平凡的人生。“咱一个普通人,就干了这点平凡的事,老百姓就这样尊重咱、抬举咱,还有什么比这更充实的呢?”

  一路上,迎面驶来的小车不时有人打开车窗向老史挥手致意。进了村,人们围拢过来熟稔地和老史打招呼。还有人过来帮着老史抬箱子、挂银幕。有人急着向老史打听:放啥片子?老史微微一笑:“好片子,打仗的!”(桂小纯/文 杜晓光/图)

1 2 共2页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三代人的坚守铸就塞罕坝精神

资讯·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毕腊英:矢志不渝 捐资助学

      太行女儿,性格豪爽,历来如此。   作为十九大代表,毕腊英是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的普通农家妇女,她30多年来靠养猪、种地的收入,累计为教育事业捐资40余万元,资助优秀教师和贫困学生近千人。

  • 大学生夫妻返乡创业养鹌鹑

      “喂,哪里?不好意思,最近已经没有货了!随后我跟您联系……”国庆长假期间,陕西荣顺鹌鹑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顺的电话响个不停。每天早上送完货,他还会接到很多要货的电话。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