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汪正年:“我要留住她”(图)
//www.workercn.cn2014-02-0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3年前,一对年轻的80后夫妇,加入摩托返乡大军。彼时,还未出生的孩子寄托着他们的一份希望。然而,女儿出生却身患重病,让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急转直下。有过挣扎,也有坚持,在父亲汪正年的心里,最终一种声音开始坚定起来——

“我要留住她”

中工网记者 赵福中 李丰 文/图

  为了救树琳,汪正年、彭双芹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双芹怀里的儿子皓钥,带着这样的生命寄托,来到这个家庭。

  小树琳成了医院的常客 , 一家人都希望她能尽快好起来。

  2014年1月26日上午11点,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大沙坝乡鲁家寨村小坡组,返乡农民工汪正年倚在自家门前的木门框上低头按着手机。五分钟后,他将女儿在床上开心地喝着酸奶的照片传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后,长长出了一口气。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晒幸福”,而是一个父亲在竭力挽救重病女儿的无奈之举。

  3年前的春节,汪正年带着怀孕的妻子彭双芹,从广东肇庆启程,加入“摩托返乡大军”。他们跨越1350公里路程,在冰雪肆虐的季节翻过海拔700多米的雪山,经过狭窄的羊肠小道,生火取暖,搓绳防滑,推车前行,一路跌跌撞撞。

  他们的返乡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不幸的是,汪正年的女儿出生后,被查出患有罕见的重度地中海贫血,治疗费用需要近40万元。

  两年来,女儿一次次徘徊在生死边缘,汪正年夫妇俩也经历着一次次的煎熬,然而,在这位年轻的父亲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如何,我要留住她。”

  千里执着

  带着小生命艰难返乡

  碧绿清澈的龙川河水贯穿着整个石阡县,汪正年家所在的鲁家寨村就坐落在城区20里开外的河流下游。沿着河边,一条长约十余里,蜿蜒曲折的泥巴路通往半山腰里的村落,他的家里只有年迈的父母居住。

  汪正年家中,有一叠厚厚的照片,共有200多张,这是2011年大年前夕,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在以农民工骑摩托车回家过年为题材拍摄的一组纪录照片。汪正年指着其中一张看不清面部,只见两人带着头盔骑着摩托车前行在茫茫的风雪路上的照片说:“这就是我和我的妻子。”

  2011年1月24日,距离春节还有10天,汪正年一行五人,骑摩托车踏上返乡路。在路上,他们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菜。花了5天4夜,行程1350公里,终于回到家中。

  “当时如果乘车,两人光是车费就需要花掉近1400元,而骑摩托车只需200元的油费,回想起来,真觉得那时的自己有点‘疯狂’”。汪正年笑着告诉记者,虽然路途艰险,他们却以苦为乐,一路上津津乐道,每每谈及此事总是哈哈大笑。

  在最艰苦的路段,距离家只有150公里之遥时,高高的大山和冰天雪地将这段距离骤然放大数倍。很多汽车停靠在路边警示牌处,司机们费力地安装防滑铁链,有的汽车干脆掉头返回县城。

  最终,在汪正年的提议下,他们来到半山腰的一个村落,找了一些秸秆,搓成一根根拇指粗的草绳,再紧紧缠绕在摩托车的前后轮胎上,还在每个人的鞋上也缠了些布片和秸秆。他的妻子坐在后座上,双脚拖在冰面上,既能保持车身的平稳,也能增加摩擦力。遇到急弯路段,她就下车步行。

  那一年,记录汪正年骑摩托车返乡的纪录片《1350KM》在央视播出后,感动无数人。后来,他才告诉记者,当时妻子已经怀有身孕。

  那时候,汪正年怀揣着梦想已在外拼搏十多年,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通过奋斗,买辆车回到县城做生意。然而,就是这个当时充满了希望、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彻底改变了这对年轻夫妻的梦想。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