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汪正年:“我要留住她”(图)
//www.workercn.cn2014-02-0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微博救女

  “我要留住女儿”

  2011年7月31日,在石阡县妇幼保健站,汪正年的女儿小树琳出生。一次,双芹带着孩子去洗澡,发现小孩的肚子有些肿胀,觉得很蹊跷。于是这位年轻的母亲背着女儿去医院做了CT检查,医生建议让孩子转到大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肚子又消肿了。双芹、正年夫妇都以为,女儿的病就这样自愈了。但好景不长,孩子的脸又慢慢开始发黄。

  孩子出生半年前,骑摩托车回家过年后,因为妻子有孕在身,父母身体欠佳,汪正年没有再回到广东肇庆打工,他们也成为村里唯一留守的年轻夫妇。经过朋友的辗转介绍,汪正年重操旧业,进入县城一家家具厂从事喷漆工作,每月底薪1700元,他一个人负责给厂里所有家具喷漆。汪正年很熟悉这份工作,几年前他在肇庆就做这一行。

  “我知道油漆有毒,但待遇不错。”当时妻子彭双芹每晚都挺着大肚子陪着丈夫熬夜,协助搬运沙发,“因为他一个人根本搬不动”。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漆味,但夫妇俩自我安慰:第一个女儿出生前,他们也是在油漆厂工作,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彭双芹也说自己习惯了这个气味,已经感觉不出有什么不一样了。

  然而,家具厂生意每况愈下,不久后便因管理不善关张了。

  此时,女儿树琳出生后一直生病,几经辗转,他们来到了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给出诊断结果,孩子患上了重度地中海贫血。医生说,目前可以给孩子输点血,一个月花费需近2000元。想要根治,就必须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成功率也只有20%到30%,而这项开销可能在40万元以上。

  “那一分钟,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汪正年痛苦地说。全家一天100多元的收入,却因女儿的病很快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陷入困境。

  就在一年前,他们在外打工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正谋划着全新的生活计划。而此时,全家被拖入了一场似乎看不见底的黑洞,整个家庭只有一个目标,拼命打工赚钱为孩子治病。

  汪正年和63岁的老父亲找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机会。父子俩通常清晨7点左右起床,两碗炒饭下肚后便结伴下山,到工地上去抬石头、砌堡坎。这样一天的活儿干下来,每人抬近千斤的石头后才能有65元的收入。汪正年的母亲也没落下,每天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打着手电筒摸黑将头一天采的蔬菜背到山下的公路上,赶车到县城的农贸市场变卖,一天50多斤萝卜、白菜也不过几十元。

  他们曾向政府部门求助,当地县妇联和县民政局都告诉他,这种罕见的疾病并没有“专项资金”救助。就在汪正年绝望之际,亲戚告诉他可以去找“新农合医疗救助”,对于14岁以下,患重大疾病的孩子最多可以报销30万元。听到这个消息,他重新振作起来,但没想到的是:国家文件规定的6种“重大疾病”中并没有地中海贫血症。

  “我是正年,我小孩是一个地中海贫血小孩。”2011年12月26日,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汪正年发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条微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用微博记录着他的愿望和眼下的境况: 1月2日,母亲卖菜得来的35元钱都给树琳输了血;1月12日,“老婆也在忙着给女孩穿衣服,我也忙着给妈妈洗菜去卖,妈妈说早点去早点回来。早点去就能早点给女孩输血”……

  “我叫汪正年,家住贵州石阡,我刚出生的7个月的女儿得了重度地中海贫血,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小树琳最多能支撑一年的时间。无论如何,我要留住她。”这位年轻的农民坚持用微博记录重病的小女儿的病情。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