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打工妹的深圳记忆-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两代打工妹的深圳记忆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贺少成 刘友婷 吴凡 文/图
2018-11-06 07:22:52

  “媚媚:你好。来信及汇回的2000元人民币均已收到,请勿念!市场物价,猪肉比上次给你写信时又贵了,每斤7.00元,鸡每斤8.00元~8.50元……秋末冬临,天气变化大,望保重身体,注意穿着及饮食卫生。”

  她的老师给她写信,对她不遗余力地夸奖:

  “知道你很出色,能在深圳大展宏图,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师的真觉得荣幸。像你这样的学生,算来不是很多,相信你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前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

  她的同学给她写信,述说生活中的烦恼:

  “在深圳容易找到工作做吗?我现在承包了一个门市部,生意很难做……我有个三姐,在印刷厂工作,目前没有事做,我想请你帮个忙,看看哪家工厂还要人,如果有的话,我们两个人过去……”

  她的朋友给她写信,抱怨社会变化带来的困扰:

  “媚媚,你是个幸运儿,而我却是生不逢时的苦命人,早几年我就想上广东了,可是身不由己。现在孩子都大了,我也30岁了,是不是很难找到工作了呢?目前只有下海才是唯一的出路……”

  上世纪90年代77封珍贵的书信,如今陈列在深圳劳务工博物馆里,既是张媚媚宝贵的记忆,也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

  在那段历史中,深圳是打工者的朝圣之地。无数来到这里或试图来到这里的人,都认为这片土地藏着他们的未来和梦想。

  那时的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支强大的队伍将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底,这支农民工队伍已经壮大到2.87亿人。

  让张媚媚没想到的是,做义工给她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荣誉——2005年,她荣获“宝安区2002~2004年度先进劳务工”光荣称号,由此有了落户深圳的机会。她还在深圳买了房,完成了外人眼中华丽的“逆袭”。

  至今提起来,张媚媚还是很感喟:当年在住着几十人的宿舍里写信时,怎么就成了老家人眼中艳羡的对象呢?

  “其实就是省,我们那个年代的打工妹,能给家里寄钱,都是省出来的。不像现在出来工作的女孩子,发了工资就先给自己花。那时候我们除了给自己买一两件衣服,都不怎么花钱的,所有省下来的钱都寄给家里了。”

  在外面虽然过得苦,但张媚媚还是喜欢那段日子。

  站稳脚跟后,帮衬家里、帮助家乡的小姐妹在深圳找工作,张媚媚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乐于助人的劲头又回来了。而且,在深圳,张媚媚很快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当义工。

  2000年,南方一场大雨让广东很多地方遭受严重水灾,深圳市也掀起了募捐救灾的热潮。张媚媚上街买东西时看到有人在搞募捐活动,了解到这些募捐人员也是和她一样的外来打工者,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义工”。

  上完夜班,张媚媚也不睡觉,就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出去做义工。他们配合政府部门做宣传、卫生宣导、文明劝导,去养老院献爱心……

  让张媚媚没想到的是,做义工给她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荣誉——2005年,她荣获“宝安区2002~2004年度先进劳务工”光荣称号。

  张媚媚组织了一支由100多名同事、朋友组成的义工服务队,积极参加石岩街道开展的各种义工活动。

  更大的好事还在后头。获得“先进劳务工”这个称号后,张媚媚有了落户深圳的机会。2007年,她将户口从广西贵港迁到了深圳。

  随后,张媚媚用多年的积蓄按揭贷款在深圳买了房。

  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孩,用自己的努力落户深圳,还在深圳买了房,完成了外人眼中华丽的“逆袭”。

  消息传回老家,张媚媚更是成了亲戚朋友眼中的传奇和榜样。

  在一步步融入城市的同时,农民工群体开始站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出现了农民工代表的身影——他们分别是来自重庆的康厚明、上海的朱雪芹和广东的胡晓燕。

  2008年,劳务工博物馆开馆时,专门邀请当年的25位打工妹回到石岩公社上屋大队热线圈厂的原址做客,但最终只到了19位。江惠群珍藏多年的一本《深圳市经济特区暂住证》,如今成了“文物”。张媚媚觉得,“农民工”这个称谓,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也会成为博物馆里的“文物”。

  虽然拿到了户口,成了“新深圳人”,但张媚媚在深圳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容易。

  张媚媚和很多打工妹一样,见证了深圳经济的转型升级,也见证了自己所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的过程。

  2013年,张媚媚所在的企业裁员,她和另外一名同事只有一人能留下来。“她家上有老下有小的,比我要困难得多,所以我主动辞职了。”

  之后,她到龙华区找到了新工作。有空的时候,她会回到宝安以前上班的地方看一看。路过自己当年找了好久才捐出去字典和信件的那座劳务工博物馆,她也会进去看一看。

  “恍如隔世”——坐在博物馆里以前打工妹们住的床上,抚摩着那个年代的明星海报,张媚媚会想起自己坐在宿舍里写信的日子。“变化真的太大了。现在还有谁写信呢?出门打工的女孩子,一人抱着一个手机。她们没有我们那个年代的经历。”

  回不去的不光是张媚媚这样的外来妹,生于斯长于斯的江惠群,也“回不去”了。

  2008年,劳务工博物馆开馆时,专门邀请当年的25位打工妹回到石岩公社上屋大队热线圈厂的原址做客,但经过半年时间的联系和筹备,最终只到了19位,剩下的有的在香港,有的在国外。

  而石岩公社,一天一个样儿。江惠群很久没回去了,偶尔回去,也辨不出原来的样子。

  江惠群感叹着深圳这40年的变化,对自己先苦后甜的人生,感到无比满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正如2008年8月,《深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取代施行了24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条例》,暂住证随之被居住证取代。而江惠群珍藏多年的一本《深圳市经济特区暂住证》,如今成了“文物”。

  张媚媚觉得,“农民工”这个称谓,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也会成为博物馆里的“文物”。

1 2 3 共3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三·一线公安民警用镜...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于朦胧:我是一个行动派

    一提起于朦胧,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好看”,是清俊不俗的古装扮相。因饰演《太子妃升职记》的“九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上神”白真,于朦胧人气暴涨。

  • 李光洁:重新被打捞不是因为“TF老BOYS”

    最近,出道了17年的演员李光洁频频出镜。随着《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等演技类综艺节目和《我的前半生》《琅琊榜》等现象级电视剧的热播,一些“老演员”被重新打捞。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七幕人生:本土化音乐剧6年演出超1000场

    很多小女孩听着“灰姑娘”的故事开启了自己的“公主梦”,如今正在北京上演的中文版音乐剧《灰姑娘》,让孩子们在“神奇魔法”互动中得到音乐、舞蹈等美的熏陶。这样的剧是七幕人生创始人兼CEO杨嘉敏看好的“稀缺资源”。

  • 长城资产总裁周礼耀:用创新发展挖掘逆周期“宝藏”

    “在当前金融强监管的政策背景下,资产公司需要在严格遵循不破‘底线’、不踩‘红线’和不碰‘高压线’基本原则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重构与服务实体经济相适应的业务模式,既要聚焦主业、深耕不良,又要独具匠心、特色鲜明,要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长城资产总裁、党委副书记周礼耀如是说。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