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光:“替亡兄还债”背后的诚信坚守-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张玉光:“替亡兄还债”背后的诚信坚守

2018-04-27 18:32:38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27日电题:好兄弟张玉光:“替亡兄还债”背后的诚信坚守

  新华社记者柴海亮、勿日汗、李云平

  春天的河套平原,天黑后天气就冷了,埋头耕种的张玉光还没有收工之意,一阵冷风掀起的尘土扑了他一头一脸也顾不上掸掉……近8年来,这位53岁的农民拼了命地春种秋收,不只为了自己眼前的生活,也为尽早还清已故长兄生前欠下的旧债。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蛮会镇民富村农民张玉光,是村里的能人,当过村民小组组长,但他的生活在2011年因哥哥张玉明的去世而改变,为替哥哥还债,他家从殷实户变成贫困户。

  当年,为给患肝癌的哥哥治病,亲人们不惜四处举债,连本带息借下33万元。哥哥走了,留下了体弱多病的嫂子和小侄女,大侄女已出嫁。“可怜的小侄女患有先天性脑积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说到这,张玉光眼睛湿润了。

  “哥哥欠下的债,我想办法还。”看着悲苦的嫂子和孩子,张玉光决定替兄还债,但这对当时年纯收入不足万元的农民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张家兄弟三人,张玉光还有个弟弟,也是农民,家庭生活条件一般。说起哥哥,他满怀深情。“我们哥俩感情特别好,我家1999年盖新房时,我哥出工出力没少帮忙;哥哥多才多艺,吹拉弹唱几乎都会,生病前经常带着我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演出,一起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

  30多万元的债中,有一些是哥哥以张玉光名义向信用社贷的款。另外,哥哥用自家20亩地的承包权作抵押向7位村民借了总共7.1万元。哥哥去世之后,20亩地承包权如何划分给债权人,一直没找到令各方满意的方案。经过一番思量,张玉光决定用高出当时市场价一倍的价格租种10年,以地租方式来替哥哥偿还这笔债务。

  患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嫂子,长年在县城给一些小店铺打工,每月1000余元的工资交完小女儿在私人福利院的护理费后,就所剩无几了。“如果没有弟弟的帮助,我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嫂子李桂芳说。

  张玉光自己家只有10亩地,仅靠种这点地来还清这笔巨债是何等的艰难?一些债主被他的仁义所感动,纷纷主动免除其借款利息。

  65岁的邻居董国庆先后借给张玉光哥俩5万元,现在还有3万元欠款。他说:“张家从父辈开始家风就非常好,他爹就是一个人人都竖大拇指的老党员,张玉光能有这样的举动我们一点都不奇怪。我们愿意帮助他。”73岁的老邻居丁志成也没少给他哥俩借钱,现在还剩7000元欠款。他乐呵呵地说:“别人有困难,张玉光也热心帮忙,曾经有个村民得大病,他还组织大家捐款。”

  2015年,张玉光家被列为贫困户,政府拿出精准扶贫相关措施,帮助这位为了替亡兄还债而陷入困境的农民。以前张玉光想多租一些地扩大生产规模,但一些人怕他给不起地租,不太愿意租给他。在时任蛮会镇副镇长韩彦林等包扶干部的帮助下,张玉光种上了80多亩地,并贷款购置了一台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仅为他人提供农业生产服务一项,每年增收1万多元。政府还给了他8只基础母羊,现已繁殖到26只。

  天道酬勤,好政策加上人努力,张玉光家的年纯收入从2015年前的不足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近5万元。每当手里有点钱,张玉光就第一时间挨家挨户去还钱,截至目前,已还了近10万元。“我打算在三五年内,把哥哥欠下的债全部还清。”

  多年的还债压力并没有压倒这位坚强的农民。张玉光以更加博爱的胸怀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他常年义务打扫村里公共场所的卫生,是蛮会镇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广场舞带头人。2015年,张玉光被评为全旗优秀志愿者,还入了党。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林永健本色出演暖心父亲

      《幸福照相馆》讲述了一个叫幸福镇的小城里,苏万梁(林永健饰)作为小镇工农兵照相馆的经理,发妻早逝,与三个孩子相依为命,并被外来寻亲的女人胡美凤(左小青饰)对爱情的执着感动,力排众议将胡美凤留在家中,从此一连串的变故接踵而至。

  • 斜杠青年李光洁:“摄影是我的另一双眼睛”

      作为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大使和PADI海洋健康大使,李光洁发起这次活动,希望通过影像观察和记录生命来呼吁公众保护海洋,保护鲨鱼拒食鱼翅。摄影展上,李光洁展出了多幅个人水下摄影代表作。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陈安宁:“汽车+AI”将成为车企进化的关键变量

      在陈安宁眼中,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过去短短几年内,以GPU为代表的智能硬件的突破,让人工智能从过去简单的算法进入了大数据深度学习为核心的AI世界。

  • 王金丽:甘为脱贫致富“牛”(图)

      王金丽是李店乡第一个养奶牛的人。2004年秋天,在新疆打工摘棉花的王金丽,偶然看到周围住户排队打鲜奶,这个场景深深触动了她。“当时我们通渭县很少有人喝过鲜牛奶。”这让王金丽看到了巨大商机。回乡后,她从亲戚朋友处筹到1万元现金,买了一头奶牛,从此走上了养殖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