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海外中企的年轻人剪影:扎根海外 砥砺前行
//www.workercn.cn2014-10-0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埃及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图为埃及员工在办公。 资料图片

  沙漠里的“骆驼刺”

  本报驻埃及记者 王云松

  2008年4月,魏建青被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派往埃及常驻。6年里,除了一段在国内短暂工作的时间外,他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留在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非洲古国。从最初办公室的普通职员,到招商部经理,再到现在执行董事,负责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招商、营销策划、园区管理、酒店以及土地获取等各项工作,魏建青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成长之路。

  当本报记者问及什么动力驱使他来到这几乎寸草不生的荒漠时,魏建青笑了笑,看着早已今非昔比的合作区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挑战的人,挑战的背后是更多的机遇。来到埃及6年了,在这里我的确成长了很多,打开了更广的国际化视野,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2011年1月,埃及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当时合作区所在地苏伊士省社会秩序极为混乱,电话也被中断。在危险面前,魏建青带领园区管理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与我驻埃及大使馆保持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5条撤离路线,带领留守的60余名中方人员统一行动、同进共退。通过积极应对,合作区内没有一家企业、一名职工受到动乱的直接影响,保证了员工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埃及泰达公司是园区的管理者,我们有责任保障园区内中国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动荡,没有人会毫无畏惧,但我们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当时我就下了决心,如果真的到了撤离那一步,我和我的团队一定是最后离开园区的!”魏建青说。

  去年年底,合作区6平方公里扩展区正式签约。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魏建青与同事们辛苦往来于合作区与埃及投资部、贸易部、住房部等各个部门,艰苦磋商,甚至创下日往返开罗三次的最高纪录。由于紧张的工作和水土不服,魏建青经常腹泻,体重严重下降。

  回首过去,魏建青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富有价值,这个合作区是我国在西亚北非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我们在这里洒下的汗水为中国企业在西亚北非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多走一些弯路、多吃一些苦,入驻的企业就能少走弯路、少吃苦。”

  魏建青说他喜欢沙漠中生命顽强的植物“骆驼刺”。在给本报记者的信中,魏建青这样写道:“骆驼刺的顽强和坚韧让人肃然起敬,所有参与苏伊士项目的‘天津泰达人’不也具备这样高贵的品格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让我们风雨兼程,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