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难忘矿井中两次救命的兄弟情谊
//www.workercn.cn2014-09-0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叫张亮,叫他大哥是因为我们同姓,他比我年长4岁,我们一起在重庆能源集团逢春煤矿救护队摸爬滚打了15年。

  1990年,我刚进救护队时,他已经是副中队长。全队20多人中就我们俩姓张,所以他对我特别关照。

  第一次相救发生在入队后没几天。当时,队里组织我们6名新队员,进行氧气呼吸器使用耐力训练,负重10公斤行进1万米。当时,我们使用的是3型负压呼吸器,最长供氧工作时间3小时。该设备唯一的不足,是使用到最后时,二氧化碳吸收剂有可能失效,会造成使用人的供氧不足。

  我就是这种情况的受害者。训练途中,最后有一段200米的上坡路,爬完再下行50米就回队部了。这时,带队训练的张亮发出了指令:跑步完成最后200米。

  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向终点,我也不甘落后,一路奋力前行。呼吸器是定量供氧的,运动强度加大后必须手动补气,一路只听见“噗嗤……噗嗤……”的补气声。

  前100米都还觉得没什么,行程过半后,就感觉明显的头痛,尽管大口大口地呼吸,总还是觉得憋气。兄弟们都冲到前面去了,身体明显不适的我,坚持着跌跌撞撞向上冲……

  当时的我头脑一片空白,说不清楚是已经意识模糊还是一种意念在坚持,我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往前冲,径直从一个近两米高的土坎跳了下去……

  一直紧跟在我身后的张亮,似乎感觉到了意外,也跟着跳下来,一下扑倒爬起来还想继续向前冲的我,扯掉我的呼吸器面具,让我自然呼吸,并大声呼喊我的名字……

  过了好一阵,我才清醒过来。回想起刚发生的事,一股凉气直冲头顶:前面还有高坎,要不是大哥及时拉住我,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我经常向他请教救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向他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他教我新闻写作,让我负责团组织的工作,鼓励我积极进取。

  工作中,我们是密切配合的“好搭档”,一起参与过多次事故的处理。在一次排放瓦斯的工作中,他又一次救了我。

  那是到一个掘进斜巷排放瓦斯。当时,斜巷只掘进了10来米,因为放炮把风筒崩倒,造成碛头瓦斯积聚。我用瓦斯检测仪在斜巷口检查,瓦斯浓度不大。于是,我向上爬了一步,让张亮把风筒递给我。我拿着风筒刚站直身体,就突然一下栽倒在斜巷中。

  张亮见状,连忙把我拖下来,将我的头塞进风筒的出风口,用新鲜风流吹醒我。后来,我们去检查斜巷内的瓦斯,浓度竟然超过了60%,是最先检查的位置低了,才造成瓦斯浓度不大的误判。

  这回出险想想还真是后怕,要是没人把我拉出斜巷,要不了多久我就会窒息而死。

  2005年后,我们先后退出了救护队,他去通风队当了队长,我则因为有新闻写作特长,做了专职宣传干事。15年的共同工作经历,大哥不但两次挽救了我的生命,还教会我写作技能,让我受用一生。(张登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