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庚辰:谱写时代的经典-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傅庚辰:谱写时代的经典

2019-05-27 15:23:50

  这首歌吸收了朝鲜音乐“三拍子”的节拍特点,运用力度、调式的对比,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既有轻声委婉唱出的“志愿军拥抱朝鲜母亲……像儿子告别亲娘”,小调色彩,生动地再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人场面;也有强力激昂唱出的“啊,伟大的友谊……团结的无比坚强”,大调色彩,歌唱了中朝人民伟大的友谊。尤其两次“啊”的高音长腔处理,富有激情。

  傅庚辰说,一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就热血沸腾,充满了中国人的自豪感。两次入朝慰问演出,成为傅庚辰以“红色”为底色的音乐人生的真正起点。

  2.“雷锋,我们的战友”——向生活要灵感

  “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1965年,随着电影《雷锋》上映,这首歌曲也传遍全国。傅庚辰的传奇之路开始了。不过,这条路起初走得并不顺遂。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不久,电影《雷锋》投入制作。此时,27岁的傅庚辰还是八一厂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作曲人。电影《雷锋》剧组请厂里一位资深作曲为影片创作音乐。他则担任了另一部电影的作曲工作。没承想,那部电影的导演嫌傅庚辰太年轻,对他说:“我们俩都没什么经验,在一起非得搞砸了不可。”在他的建议下,傅庚辰不得不与资深作曲对调,意外成为《雷锋》的作曲。

  为电影《雷锋》作曲,是一件“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此时,广为传唱的雷锋歌曲已有不少,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八月十五月儿明》(歌剧《雷锋》中的歌曲)等。憋着一股劲儿的傅庚辰,不想在众多歌曲中增加一首“引不起任何波澜”的作品。

  词作者很快把歌词交给他——《高岩之松》,把雷锋比喻为高高的岩石上长出的一棵松树,让人们很容易想到正面人物那种“高大上”的伟岸形象。傅庚辰认为“形象鲜明、立意突出”,很快谱好曲子。

  但是,当他揣着这首歌到雷锋班体验生活时,他渐渐意识到出了问题。五次与雷锋指导员高士祥访谈,两次与雷锋战友乔安山谈话,与雷锋班一起开班会,到雷锋当过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的小学去采访校长、老师,到雷锋劳动过的鞍钢工厂参观。傅庚辰对雷锋的认识起了很大变化:雷锋不同于董存瑞、黄继光那种在战斗中献出生命的英雄,他成长于和平年代,他的模范事迹发生于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伟大寓于平凡”,这才是雷锋的特点。

  《高岩之松》不能用了。而词作者无暇修改。傅庚辰生平第一次操刀作词。一天夜里,傅庚辰躺在床上,身体很疲惫,可脑子完全停不下来。辗转反侧中,“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突然蹦了出来,紧接着,“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也出来了。主题找到了。于是,他立刻翻身起床,一口气把词曲写下来,生怕拖到第二天,热乎乎的灵感凉下来。

  时隔49年,傅庚辰又写了一首《老百姓的雷锋》,这是《雷锋,我们的战友》的姊妹篇。在歌曲中,他深化了对雷锋的认识。傅庚辰说,雷锋是我们队伍中的人,也是我们队伍中走在前边的人。他是“一滴水,一粒粮”,也是“大地高山和海洋”,这样,就把“平凡”和“伟大”两个方面都抓住了。

  “向生活要灵感。”这是傅庚辰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电影《雷锋》留给他的宝贵财富。他的雷锋歌曲能够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简单地把标语口号作为歌词,而是通过深入生活发现雷锋的独特之处。在艺术上,他把“雷锋”“战友”“弟兄”几个词着重强调,突出了雷锋就在人们身边的意思。

  3.“地道战,嘿!地道战”——技法要为内容服务

  “地道战,嘿!地道战”。有一种经典歌曲简单而有力。只要听到开头,人们就能不自觉跟着哼唱起来。随着乐曲,人的全副精神也都会调动起来。《地道战》主题曲就是这样一首歌。

  电影《雷锋》为傅庚辰在业内积攒了一定的名气。不久,他又接到为电影《地道战》创作音乐的任务。还在北京,他就写了几句主题歌的曲调,但总感觉缺点什么。待他来到地道战的发祥地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实地考察后,他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太平淡了。在这里,他钻各种样式的地道,采访打过地道战的老民兵,采访影片顾问——当年安源煤矿罢工工人、红军长征过湘江时浮桥设计和建造者——军委工程兵王耀南参谋长。地道战的形象在他脑中逐渐鲜活起来。驴槽子洞口、锅的洞口、炕上的洞口、大刀、红缨枪……如果不进行实地考察,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一天早饭后,摄制组去拍外景,喊他去看。他一边走一边酝酿主题歌。当他走出院门,走过土路,走到庄稼地边,马上就要进庄稼地时,突然“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词曲一时在心中蹦出来。他兴奋不已,掉头往回跑,进屋趴在炕上一口气把歌谱写出来。

  “技法应为内容服务。”傅庚辰说,“在创作时我没有事先考虑过技法的问题。”《地道战》的音乐乐句末尾一直出现“la”,这在作曲中是比较忌讳的。但他认为,这是旋律的自然发展,是内容的需要。

  《地道战》的曲调还融合了很多地方戏曲和民歌的元素,河北梆子、老调、哈哈腔。音乐中还大量使用具有口语特点的呼喊式音调,借鉴了传统音乐中“句句双”的创作技法。

  傅庚辰为何对民间音乐的信手拈来?原来,从朝鲜战场回来,他曾在沈阳音乐学院学习三年。在那里,他学习了作曲的全套本领,时任校长劫夫要求每人必须背诵50首民歌,学习两种戏曲,他选择了河北梆子和评戏。这让他在写河北音乐时如鱼得水。

  4.“太阳出来照四方”——好歌曲要唱出人民心声

  清晨,头戴白毛巾的民兵队长高传宝走到门后,双手拉开木门,阳光洒进房间。“太阳出来照四方……”歌唱家邓玉华甜美的歌声响起,镜头从迎着阳光站立的高传宝切换到喷薄欲出的太阳,开阔的平原和模糊的树影……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对《地道战》中的这一幕难以忘怀。战斗受挫后,高传宝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从中得到启发,要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又能打的地道。这样一个暗示“毛泽东思想给人以力量”的镜头,处理得如此唯美,给了那个年代的观众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但是,在最初的电影分镜头剧本里,原本没有安排插曲,只有这样一句话:“清晨,一轮红日升起,(画外)太行山上响起了嘹亮的抗日歌声……”

  在电影创作中,作曲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按照编导的规定进行音乐构思。傅庚辰认为,作曲家必须打破这一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变为主动,在理解编导对音乐创作的要求下,仔细分析、推敲剧本,大胆进行想象,发挥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傅庚辰读剧本至此,马上想到用《在太行山上》作为画外音乐。这是冼星海的抗战名曲,妇孺皆知,同时又写了太行山地区,与影片内容很吻合。似乎没有比它更合适的音乐了。

1 2 3 共3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 王濛任教练组组长

    23日,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固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组建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王濛出任教练组组长。

  • “权游”之父马丁:这不应是最后一季

    “我认为这不应该是最后一季,我希望会再有几季。”乔治·马丁,《权力的游戏》原著作者,现在正忙着续集的创作。“我不习惯用衍生剧这个词。”当《权力的游戏》播完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