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朱光:上海裁缝的时尚品味与工匠精神-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周朱光:上海裁缝的时尚品味与工匠精神

瞿依贤
2018-08-17 09:10:25

上海裁缝的匠心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打响“上海文化”品牌,2018年5月,周朱光带领海派旗袍首次走进联合国维也纳总部“中国文化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周朱光是跟着褚宏生入的旗袍行当。褚宏生被誉为“最后的上海裁缝”、百年上海传奇人物,曾为胡蝶、宋美龄量身定制旗袍。巩俐、汤唯、张曼玉亦因褚宏生大放异彩。近年,周朱光开启手工高定旗袍事业,推动中式生活方式的回归与传播。师徒二人致力于旗袍事业的背后,“上海裁缝”的时尚品味与工匠精神如何体现?“中国定制”如何由上海走向世界?  缘起于一场时装秀

  如今已是瀚艺HANART艺术总监的周朱光,跟旗袍的缘分始于1985年。1985年,周朱光20出头。那个年代的上海不像现在这么时尚,周朱光的话是“蛮土的”。那一年,他在上海文化广场看了一场秀。这场秀很重要,因为当时外国人到中国来做大秀的情况极少,当时那场秀是皮尔·卡丹的一场时装秀,很有名。皮尔·卡丹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做时装秀的国际时装设计大师。

  这场秀跟周朱光有什么关联?看完那场秀之后,周朱光开始关注时尚,因为“衣服很漂亮”,他说:“(那场秀)开启了我的时尚大门,还不能说大门开启了,就是开了一个门缝。”开始关注时尚的他发现可以关注的东西特别少,“基本上时尚杂志都是很薄的一本,也蛮贵的。当初我们收入都不高,但开始就是看这些杂志。”

  到了1995年的时候,周朱光才开始正式进入旗袍行当。当时,上海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几位退休了的老先生想要做些事情,又觉得自己开公司风险太大,所以拉已经开了公司的周朱光入伙,一起来做旗袍。“(他们)问我愿不愿意,我还是愿意的,”周朱光说。  当时做的都是出口到国外的、比较简单的旗袍。一直到1998年,三年之后,周朱光遇到了一个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人———褚宏生。真正入旗袍行当,也是跟着褚宏生入的。

  两人的结识颇有传奇色彩。1998年,周朱光初见褚宏生,老人家已经80岁,他跟周朱光说了一句话:做旗袍不是你这种做法。这句话打动了周朱光。当时周朱光做旗袍是做500件、1000件一个款式,然后出口到全世界,但褚宏生告诉他,旗袍要定制,每一件衣服都不一样。

  顺了褚宏生的话,周朱光把老先生请出山,留在上海。褚宏生十几岁一个人从老家苏州吴兴来到上海,在上海生活了80多年。独子年轻的时候也到上海学过旗袍,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回到了老家苏州,褚老太太也已经过世,老人家一个人在上海,正准备回家养老。

  “人家说三请诸葛亮,我是五请,把我们老先生留在了上海,从此开启了老先生他最后19年的传奇,”周朱光说,从褚宏生80岁开始,他们两个人打造了一个旗袍传奇,也打造了一个旗袍品牌。

  旗袍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很多教科书上写:“旗袍,旗人之袍”。实际上,根据周朱光对旗袍的了解,与老前辈的接触,以及对旗袍历史的研究,他认为今天大众讲的旗袍应该叫“海派旗袍”,而海派旗袍跟满族人的旗袍有本质区别:“大家现在看的清宫剧特别多,清宫剧里面的旗袍都很漂亮,但是满族人的旗袍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旗袍里面是穿裤子的。为什么穿裤子呢?因为他要骑马,满族人是马上民族,所以他们旗袍不像海派旗袍是修身的。”

  清朝末年,所有旗袍都是样式都比较繁琐,都是长袍。辛亥革命之后,满族人把自己的衣服都收起来,不穿了。

  “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它不会去追随过去的那个年代,所以海派旗袍从它诞生之日起,实际上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周朱光说。最早穿旗袍的上海女性主要是女学生这个群体。随着满清政府推翻,女学生可以到学校去上课,所以她们需要一些简单的衣服,而且有些学校规定要穿统一的服装,这是旗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今天不少女校还将这样的蓝布旗袍作为校服。

  除了女学生,还有一个穿旗袍的重要人群。当初上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纺织业发达,纺织女工特别多。一百年前,纺织厂要招熟练工,纺织女工在家里的社会地位很高,因为一个纺织女工等于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作为熟练工的纺织女工有一个优势:会这门手艺,基本上饭碗也有保障,不会丢工作。每个月有固定收入的纺织女工就成了第二批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士。“社会发展到这个点上,旗袍才开始慢慢出来了。”

  为什么不是别的城市,而是上海跟海派旗袍有如此深的渊源?这跟上海的地理位置有关。明清在南京﹑苏州和杭州设有织造局,分别为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并称“江南三织造”,其中苏州织造专供宫廷所需的丝织品。如苏州织造世家黄锦荣,道光年间从龙袍制作转行为京昆名角制作戏剧袍服,是最早将龙袍制作技艺用于戏剧袍服的创始人之一,开创了南派创作设计风格。

  因为距离上海近,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苏杭的有钱人家逃到上海,在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生活。那个年代,上海的工艺美术发展起来。

  上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国内的电影业是在上海发展的。时髦的电影明星要穿好的衣服,褚宏生就曾经给胡蝶做过两件非常有名的“魔都上海·蕾丝旗袍”。

  彼时的上海,包括百乐门在内的娱乐业很发达,周朱光说,上海基本上结合了好莱坞跟拉斯维加斯的功能。“整个上海非常丰富多彩,这些丰富多彩都需要服装。”

  时尚品味与工匠精神

  从宫廷到民间,清末、民国初年的旗袍,就是当初的大户人家主人穿的长袄,下面穿裤子或是穿裙子。整个中国历史,汉族人主要的服装结构是上面袄子,下面裙子或者裤子。江南的衣服基本都是这个结构,这种主体结构从汉朝开始差不多延续了一千多年,变化不大。这是江南服装的特点。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服装结构开始改变,女学生、纺织女工穿的衣服变成了阴丹士林布旗袍。后来由于电影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旗袍开始丰富多彩。为电影明星、有钱人做衣服的裁缝几乎都来自苏州,所以苏帮裁缝是那个年代最好的旗袍裁缝、长衫裁缝。男性着长衫马褂,女士着旗袍,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

  再往后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电影的发展、百乐门舞厅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旗袍就开始呈现缤纷色彩。当时的时尚风向都是学上海,因为上海是当时所有最新文化的发源地,电影、娱乐业都是上海开始起步的。

  而且上海还有苏州的裁缝、杭州的面料,好的资源都汇聚到上海,所以上海可以把衣服做得很好。当时上海稍具规模的中式裁缝铺叫“苏广成衣铺”,当初广州跟国外接触多,式样最时髦,“广州的式样,苏州的工”是开店的口号,意思是做的式样是广州的,裁缝师傅是苏州的。

  那时候在社会上工作的女性基本只穿旗袍,穿短装一般意味着身份较低,比如有钱人家的丫头。男性也类似,社会上工作的人穿长衫,政治人物穿中山装,穿短衫的多是做体力活的行当,比如码头工。

  月份牌是那个年代的广告牌,月份牌上,不仅女工、女学生穿阴丹士林布,家庭主妇平时在家里也穿,即便骑着自行车去买菜都穿蓝布旗袍。月份牌上的女性都穿着旗袍带着笑容,代表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旗袍不只精致、优雅、传统,旗袍也可以很时尚。褚宏生曾为杜娟做过一件粉色镶绿边旗袍,登上了VOGUE杂志的封面。封面上写:“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女性通过汲取中西方潮流,已经形成自己的着装风格。今天,她们应该更多地回到自己的文化本身,创造出反映中国女性identity的时装。”

  这也是周朱光的心愿,做中国的服装:“旗袍是中国最拿得出手的一件衣服,它的工艺很复杂。大家可能觉得旗袍没什么稀奇,它实际上很稀奇。”他介绍,旗袍以前有9大工艺,现在有12大工艺,包括镶、嵌、滚、宕、盘、绣、绘、钉等,“镶”是镶条边,“嵌”是做嵌线,“滚、宕这些工艺我们以前觉得没什么,但是我们到国外去做展览的时候,老外看到像宕这种工艺,感到很惊讶,因为很多的工艺他们做不来。我们都是用手工来做的。”

  周朱光说,就像英国裁缝做西装,意大利鞋匠做皮鞋,法国巴黎裁缝做女装一样,上海裁缝要做旗袍。褚宏生已离世,但用海派旗袍传播中国文化一直是师徒两代在做的事情,瀚艺HANART近些年也在国际上频频亮相:2015年5月,受纽约大都会正式邀请参展《中国:镜花水月》,同时展出褚宏生为胡蝶制作的旗袍;2015年7月,法国巴黎高级订制时装周期间,在时尚高地CHINAINPARISSHOWROOM作特别展示,完成《水墨·中国》系列在法国高定首单;2018年3月,受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邀请举办法国里昂大秀;2018年4月,受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参展《百年旗袍展》……

  有人说,优雅的女性一定有一件精致的旗袍。旗袍也成了中国女性和华人女性的常用服装,它也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随着时代的发展,旗袍不仅串联起了生活与艺术,成为女性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也因其独特的东方风韵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百年旗袍发展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还有“上海裁缝”缝制在旗袍里的那份匠心。

来源:劳动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华侨华人助力中国体育前行

      “国歌奏响的一刻,我激动万分。”印尼归侨陶金汉回忆起在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为中国队夺冠一刻时表示,这是他一生的骄傲。2018年8月,北京奥运会举办十周年整。体育强国是广大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共同心愿。

  • 赵帅担任开幕式中国军团旗手

      刚刚年满23岁的赵帅是中国男子跆拳道队的一名运动员,身高1米88,体重70公斤,曾在里约奥运会男子58公斤级比赛中获得冠军,这也是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获得的首枚奥运会金牌。赵帅形象气质佳,又兼具辉煌战绩,出任本届亚运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可谓实至名归。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洛根·格林:痴迷交通助人出行

      洛根·格林,这位美国第二大打车软件来福车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因为内向、话不多,常常让不熟悉他的人摸不清他在想什么。不过,在格林谦逊低调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强烈的热情和对交通的痴迷,正是这种痴迷让他走到了今天。

  • 新西兰“派王”林启发:海外华裔“爱拼才会赢”

      以百年欧洲品牌碧琪命名的全国馅饼大赛,是新西兰烘焙业一年一度的重大盛事。2018年7月31日夜晚的颁奖仪式上,林启发与太太吴美玲高高举起全国总冠军奖座,新西兰最美味的“派”(西式馅饼),就出自他们之手。   这已是他们第6次获得该奖的年度总冠军。多年以来,包括其它各类赛事与活动在内,他们先后拿过50多个奖项。在这次大赛中,他们同时还抱走了多个金奖铜奖等。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