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的两个“不传”-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周信芳的两个“不传”

刘连群
2018-03-22 07:34:31

  剧目,是戏剧各项艺术元素集中体现的载体,也是传承、创造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此剧目能否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历来是业内外高度关注的话题。就戏曲而言,每当议论及此,我往往会想起周信芳先生的两句话:“文戏是有戏无曲不传,武戏是有武艺无人物不传。”抚今追昔,深感大师基于极为丰富的舞台实践,确实点到了关乎文、武两类剧目生命力的突出症结。

  周信芳的话,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担任上海京剧院院长期间,与戏剧家吴石坚谈艺聊天时讲的,针对文戏还强调说:“靠情节取胜只能眼前景……但唱段可取,台上唱,台下学,唱入人心,其戏必传。”并且回顾自己的创作体会:“我弄的戏多了,灯光布景、机关布景,就费心机,追求上座率,大家分钱多。我演《文素臣》后,人们称之为‘文素臣年’,别的剧场,别的剧种,及至评话、弹词都演《文素臣》。可现在呢?我连一个折子戏也没留下来,怎么唱的,我自己也忘了。”

  时代不同了,当今的戏曲剧团有国家政策扶持,减少了旧时名角挑班、“大家分钱”的压力,但周信芳“戏以曲传”的经验之谈并未过时。新时期以来,一直大力鼓励、支持新剧创作,也涌现了一些优秀剧目,但遗憾的是鲜见剧中唱段流传,戏曲爱好者们经常唱的还是往昔经典剧目的著名唱段,制约了剧目的影响和传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新戏的创作过程中,对声腔重视不够。往往剧本可以反复修改数年,一旦通过,似乎就大功基本告成,而包括唱腔设计在内的各道程序只经数月,戏就推上舞台了。这和历史上的经典剧目创造周期恰恰相反。程派名剧《锁麟囊》,翁偶虹先生编剧用了40天左右,程砚秋先生研磨唱腔、身段达7个月之久,两者仅从下的工夫长短相比,就可见效果的差异了。文本作为一剧之本固然重要,但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艺术形式表现,好词还要有好腔,相得益彰,才能唱响、流传。

  具体到新的唱段创造,还有几个关系值得重视和研究。一是传统和创新的把握。八九十年代,受“戏曲危机论”影响,一度出现了片面求新、偏离本体的现象,有些戏过多采用歌曲、曲艺和地方剧种的音乐旋律,观众反映“像这像那,就是不像京剧”,远离了欣赏习惯,此路不通;有的又曾全面“回归”,在戏中照搬老腔,一听就知道出自哪出名剧,缺少新意,也难以被接受。经过这样一番曲折求索,应该说接下来在继承传统与守本开新上前进了一大步,许多新戏的唱段既保持了传统风韵,又融入了新的音乐成分,形成了某种新的演唱风格。可为什么还是很少被广为传唱呢?

  这涉及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有被广为传唱的经典唱段,都是优美而“使人入迷”的,但“十戏九不同”,即使同属一个流派,同样的传统板式唱腔,也都各具鲜明的个性特色,程派的《春闺梦》不同于《锁麟囊》,谭派的《失空斩》不同于《定军山》,裘派的《赤桑镇》不同于《将相和》,所以才能赋予观众不同的新鲜感受,过耳不忘。新剧目的唱段与之相比还有差距,共性多于个性,一位名家同时期担纲多剧的唱腔设计,尤为容易让听者感到似曾相识。

  再说激情与韵味的关系。新剧目的唱段从来不乏激情,甚至普遍比传统唱段更饱满、强烈,旋律更繁复多姿,观众在现场受到感染,也随之兴奋、激动,心潮久久不能平静。然而时过境迁,乐感却渐渐模糊,记不清了。这种落差,就和韵味有关了。一代宗师谭鑫培开创“韵味派”以来,影响了生、旦、净各行当的演唱艺术,也影响到观众的审美感受和趣味习惯,不但要求声情并茂,还希望韵味悠长,所谓的“余音绕梁”,主要指的是韵味。韵味是一项复杂而精妙的学问,从唱腔的抒情达意到声调、旋律,再到演唱的咬字发音、抑扬顿挫都有关联,因此不只在于唱腔的编排,而且与演员的审美诉求和演唱技法密切相关。京剧早年没有专职的唱腔设计,经典唱段是大师、艺术家根据自身经验或与琴师合作编创,而后唱出经得住细品的韵味来。仍以《锁麟囊》为例,程砚秋本人就是唱腔设计,按自己的演唱要求,和编剧就长短句的设置、“三让椅”一场的西皮唱段分割等反复切磋。现在,专业分工更细了,但演员的主动参与仍是必要的,因为演员最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什么音怎样唱最好听,最能够唱出感觉来。

  针对武戏,周信芳讲“有武艺无人物不传”。文戏、武戏都要演人物,为什么对武戏分外强调人物,提升到传与不传的高度?这应和武戏更为侧重形体动作有关,往往只要功夫过硬,开打冲猛,翻跌惊险,就能够赢得喝彩,由此容易满足于单纯显示武技,忽视技与戏的结合。这样的武戏,只能火爆一时,长久活在人们心中的还是大师们精心创造的“活赵云”“活武松”等丰满、鲜活的艺术形象。应当肯定,武打艺术是武戏演员塑造特定人物的必要条件,离开它就不能体现这类人物的特点,然而这不是唯一条件,相对于文戏而言,武戏需要运用的唱、念、做、打反而更加全面,多种艺术手段的密切结合,才能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武生一代宗师杨小楼,倡导“武戏文唱”,把武生艺术提升到了更高的崭新境界,影响深远。继起的武生大家李少春、高盛麟、厉慧良等,在回顾自己的代表剧目创作时,都是从服务于人物塑造的角度总结的。我曾经多次看厉慧良的《长坂坡》,60年代,他饰演的赵云出场走的是大圆场,显示了行云流水般的脚下功夫,帅美可观,但到80年代再演,改为了只用沉稳的步子出来,悄然立在刘备身旁,显然更符合赵云稳健恭谨、不事张扬的性格,以及乱军中需时刻精心护佑主公的戏剧情境,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家对准确塑造人物的执著追求。

  文戏、武戏,京剧的两大类型;“曲”与“人物”,如果分别都能兼有且又精彩,将大有助于增强剧目的生命活力,使其得以唱响和流传。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吉格斯:里皮很伟大中国队不好对付

      威尔士足球队主教练、曼联前著名球星吉格斯21日在中国杯首战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客场对阵里皮执教的中国队并不好踢,而他承认当教练比在曼联做球员时要紧张一些,因为现在的角色更为复杂,需要很综合的考虑。

  • 张国立江珊首次携手演夫妻档

      一手打造过《金婚》《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婚恋剧的金牌编剧王宛平,在新剧《好久不见》中挑战起“编年体”叙事,这次老搭档张国立也将再次加盟。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熊维政代表:发展中医药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这不仅为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精准脱贫指明了方向。“在河南省新县的精准脱贫工作中,中医药产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维政说。

  • 万捷委员:更有效地保护绿水青山

      万捷委员指出,虽然我国大气、水环境质量近年有所好转,但距离“美丽中国”目标仍有较大距离。要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污染减排是重要手段。当前,工业生产仍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企业排放达标率约为70%。若现有工业污染源均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减少40%左右。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