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香兰:传奇“夜来香”(图)
//www.workercn.cn2014-09-22来源: 海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香兰近照。

  据媒体报道,著名艺人李香兰于9月7日去世,终年94岁。李香兰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遍东亚的日籍歌手和电影明星,曾以一曲《夜来香》声名大噪,此间李香兰还出演了一些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影片。

  李香兰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有过两位中国养父,曾长期生活在东北一带并以中国人自居;日本战败后,李香兰以汉奸罪被捕,后因其日本公民身份而得以幸免;回国后,李香兰从最初的“文化汉奸”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日中不再战,我们同是黑发黑眼睛”的美好挚愿。

  中国人的女儿

  李香兰与中国结缘源于她的祖父山口博。

  日俄战争后,日本战胜了沙皇俄国,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从国内向旅顺和大连大批移民。山口博平素就酷爱汉学,仰慕中国文化,就借这个机会举家迁到了中国东北。当时中东铁路长春以南路段也划归日本管理,日本人将其改名为南满铁路,并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山口博的儿子山口文雄就在“满铁”属下抚顺煤矿做事,负责教授公司职员汉语和中国文化习俗,并兼任抚顺县政府顾问。

  1920年,山口文雄的女儿山口淑子出生。山口文雄有许多中国朋友,后来,淑子认父亲的好友、奉天银行总经理李际春为养父,她也由此有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李香兰,“香兰”这个名字其实是山口文雄在中国最常用的笔名之一。小香兰的养父李际春是一名亲日派军阀,早年与山口文雄在北京相识。李际春和山口文雄当时都没有料到,他们这位漂亮女儿日后竟然成为中日交往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1934年,山口文雄在北平结识了著名亲日人物潘毓桂,李香兰又认其为义父,改名潘淑华。山口文雄精通汉语,他为女儿取这个名字可谓是用心良苦,暗喻李香兰生于中国。

  李香兰的义父潘毓桂是中国有名的汉奸,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30年代中期,29军军长宋哲元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时,潘任政务处处长和平津卫戍司令部高等顾问。“七七事变”期间,潘毓桂屡次向日本人出卖29军的作战计划,后公开投敌,任伪天津市市长。

  山口文雄望女成凤心切,将14岁的李香兰送到北平,以潘毓桂女儿的身份在翊教女子中学念书。1931年迁西单北堂子胡同。这所学校高、初中完备,培养了许多名人。《城南旧事》作者、著名作家林海音就是在这里读的高中。

  在女中读书期间,李香兰一直住在潘家,逐步养成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譬如日本人教育孩子与人交流时要面带微笑,但潘毓桂夫人告诉李香兰没有意义的冲人发笑,会被认为是谄媚低俗。后来李香兰回沈阳探望父母,母亲感叹孩子在大都市呆久了,变得傲慢无礼,岂不知这正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孩子身上的碰撞和冲突。

  在学校里,李香兰从不公开自己的身世,她说得一口标准京片子,同学都不知道她的日本身份,还以为她是地道的北平人。许多年后,李香兰在《我的前半生》中记下了她的北平印象——“我作为养女所寄宿的潘家私邸,位于西城区的辟才胡同,邻居是著名画家齐白石”;“我在西城辟才胡同的早晨,总要被北京的一景——鸽哨弄醒。每天早晨,当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色的时候,鸽子的大编队就一齐飞上天空”。

  当时中日两国关系紧张,这让身份特殊的李香兰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1937年,李香兰随同学到中南海参加一个抗日集会,当谈及“假如日军侵入北平怎么办”时,同学们群情激昂,纷纷表达抗日决心,惟有李香兰不知该如何回答。同学们鼓励她说:“告诉我们你的想法,你要怎么做!”李香兰脱口而出:“我要站在北平的城墙上。”一个是养育自己的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对十几岁的李香兰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后来她在回忆录中这样解释:“我只能这样说。……(站在城墙上,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李香兰精神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由此可略见一斑。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