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汤一介只欣赏两位人文学者:一为费孝通 一为冯契
//www.workercn.cn2014-09-18来源: 齐鲁晚报 
分享到:更多

  看出手

  汤一介出身名门:祖父汤霖是前清进士,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传家;父亲汤用彤是民国大学者。汤一介读的是北大哲学系,毕业后留校。毛泽东时代,思想定于一尊,汤一介自谓只是一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员”。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他才痛感“今后不能听别人的,得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那么,他是怎么思考的呢?

  在《我的哲学之路》一书中,汤一介把自己的哲学思考概括为:“中国传统哲学讲的是一种普遍和谐的观念的哲学,这种合一的思维模式当然有其意义。中国的普遍和谐观念,讲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这四个层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和‘道并行’是‘不同’;‘不相害’、‘不相悖’则是‘和’。这种‘和而不同’的思想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1983年,第17次世界哲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汤一介以《儒家哲学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为题,作了发言。汤一介提出,儒家第三期发展可以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上来探讨。刘述先在《蒙特利尔世界哲学会议纪行》中说:“会议的最高潮是由北大汤一介教授用中文发言,探讨当前第三期儒学发展的可能性,由杜维明教授担任翻译。汤一介认为儒学的中心理念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在现代都没有失去意义,理应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番发言虽然因为通过翻译的缘故而占的时间特长,但出乎意料的清新立论通过实感的方式表达出来,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讲完之后全场掌声雷动,历久不息。”

  汤一介认为,由“天人合一”及其派生的“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以及由这些基本命题所表现的思维模式“体用一源”,可以引发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来,这就是“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内圣外王之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汤一介陆续撰写的学术著作,如《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等,都是围绕上述命题与理论展开。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