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单身父亲余旭康:每天走28公里接送残疾儿子上学(图)
//www.workercn.cn2014-02-21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一天特写:父子两人的上学路

  20日早上6点,闹钟刚响,40岁的余旭康便翻身下床。他动作迅速但轻盈,生怕吵醒了身边仍在熟睡的儿子。起床后,他打开柴灶生火,开始烧水热饭。

  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是清晨6点半,余旭康轻声将儿子小强唤醒。不同于一般小孩喜欢赖床,小强没等父亲多叫一声,便睁开双眼立刻起床。穿衣洗漱后,就着剩菜吃下半碗热饭的小强便催促父亲上路。

  此时已是早上7点,山里的天还是一片黑暗。天有些冷,余旭康搓了搓手,双手把小强抱起轻轻放进竹背篓站好——这是半年前为了送儿子上学余旭康亲手编织而成的。随后拿上手电筒,余旭康便背起儿子开始向7公里外的凤西小学进发。

  父子俩居住的燕子村是宜宾县凤仪乡中最为偏远山村之一,从村里到凤西小学的7公里道路上,陡坡一个接着一个,行走起来十分困难。就是习惯走山路的余旭康,一个单边也要花上1个半小时的时间。如果背上儿子走的话,他往往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早上8点50分,父子俩终于抵达凤西小学。“爸爸,慢哈早点来接我哈!”将儿子送到教室后,小强对着父亲喊道。“乖乖读书,放学就能看见爸爸了。”余旭康说。

  “叮叮叮……”上课铃一响,余旭康背着竹背篓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他得回家抓紧时间干活挣钱。

  下午2点半,余旭康放下锄头,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背上背篓从家中出发,他得赶在放学时分把儿子小强接回家。

  下午3点55分,随着一声下课铃响起,宜宾县凤仪乡凤西小学放学了。坐在第一排的小强回头望了一下,发现父亲余旭康已经等候在了教室门口。待老师布置好作业后,余旭康便帮儿子收拾好书本,跟来时一样,背着他走出校门踏上回家的路。

  “不敢耽搁。”虽然背着28斤的儿子,但余旭康脚步却格外轻快。他说,只有走得快,才能尽快在天黑前赶回家。

  这就是余旭康,这个 40岁、身高不到1.5米的山里汉子最普通的一天。父亲心愿供儿子上大学

  驮着儿子上学的余旭康,身上换得最频繁的就是鞋。“下雨的时候路更烂,那个时候穿胶鞋都不顶事,要穿雨靴。”余旭康差不多每两个月就要穿坏一双鞋,半年来已经穿坏了3双鞋。

  因为每天都要步行差不多6个小时的山路接送儿子上学和放学,余旭康地里的活儿也荒废不少。为了儿子,这个身高只有1米5的农村汉子表示再苦再累也不怕,因为只有小学文化的余旭康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心愿。“我还想供儿子上大学。如果他读不走,我也希望他能学一门手艺,以后能够自食其力。”多方帮扶背儿子上学将成为历史

  余旭康父子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他们所在凤仪乡燕子村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为了让父子俩的生活更宽裕,2013年年底,村上给予了余旭康父子300元的一次性临时救济费,今年1月21日,又进行了宜宾市信用联社对口扶贫的500元补助,希望缓解他们的困难。

  昨日,宜宾团市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2月15日宜宾团市委收到余旭康父子的求助信后,当即着手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昨日,团市委已经为他送去助学金3000元,并协调春苗助学落实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补助,公安局正在积极为他寻找母亲的下落,民政局正在为他落实低保政策。“小强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已经协调落实。”

  目前,小强与父亲的愿望正在一个个地实现。小强所在的凤西小学虽然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但因为如今还未完善一些相关设施,所以暂时还未对学生开放。考虑到小强的实际情况,凤仪乡的乡干部们想到了给两人校外租房。“租房的费用由乡政府来承担,根据政策,小强父亲的低保要7月份才正式办下来。在此期间我们将每月补助小强100元生活费。”(记者 江瑶)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