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蓝用服务诠释“互惠共享”-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每天走出两万步 细心记下场馆路 朝迎宾朋暮送客 汗水换来感激情

志愿蓝用服务诠释“互惠共享”

2020-09-08 15:07: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本届服贸会上,本市有27所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他们在70余个岗位上奉献着青春力量。“全球服务 互惠共享”是本届盛会的主题,事实上,志愿服务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无处不在的“互惠共享”理念。

  用脚步丈量志愿服务路线

  “前往会展中心的工作人员请上这辆摆渡车”,“摆渡车半个小时一班,请您抓紧时间上车”,时下,服贸会如火如荼地进行,关于服贸会的新闻报道也在每日“刷新”,大量的新闻报道都出自这里——位于亚洲金融大厦的新闻中心。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任治曜是一名交通志愿者,他在新闻中心东侧的摆渡车站,负责引导媒体记者们坐上正确的摆渡车。“他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因为要赶时间采访,不能出一点岔子”。任治曜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由于摆渡车站距离新闻中心出口较远,记者们有时找不到正确的地点,任治曜每次总是“小跑几步”,迎上前去,把他们领过来,为他们节约时间。就是这样的“迎来送往”,让任治曜在每天的微信运动中,都“名列第一”。

  北京建筑大学的李鑫瑶和张晓林主要负责媒体的接待工作,对接记者、安排路线、辅助采访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因为每天都要跟着记者“跑来跑去”,他们也成为了“志愿服务活动范围最广”的志愿者。李鑫瑶和媒体对接的“采访时间表”上满了彩色标记,上边的采访时间紧密衔接,地点路线也是来回折返。因为李鑫瑶总是需要拿出来反复翻看,这张表已经有些发皱。“每天都有至少两万步的记录,有时候还会帮摄影师拿着沉重的采访设备”,李鑫瑶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的岗位关系到媒体能否拍到需要的素材,一天下来,感到无比充实。“有时候需要为记者增加临时采访点,这就需要我们多方沟通,及时做好规划”,张晓林说,这些天的志愿服务路线,他们一直在用脚步丈量。

  制证、测温、指路都不在话下

  注册中心是参会代表和参展商进入会场的第一道关卡,首都师范大学安保制证岗的20名志愿者是最早上岗的志愿者批次之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上岗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制作上千份证件,为注册中心顺利迎接四海宾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月3日下午刚一上岗,首师大的志愿者们就接到了“制证”的紧急任务,他们立刻分成不同小组,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录入信息、核查证件、分装芯片、制卡、热封、贴签、挂绳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序,都是对志愿者们新的考验,尤其是在办理团体证件制作时,还需要仔细观察序号,将全部人员的证件按顺序正确排列,再分别进行安装芯片、制卡、塑封、装证等步骤,这需要志愿者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

  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在长达八小时的工作中,志愿者们坚守岗位,时刻保持着精神高度集中,用严谨负责的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3000余件证件的制作工作,为4日嘉宾们参加开幕式提供了重要帮助。

  “请通过”——伴随着机器的第一声提示音,北京邮电大学李柘凝在1号闸机岗的志愿服务工作就此开始。观众入场引导工作的1号岗位于服贸会北区的最北侧,是服贸会对来宾们问出的第一声“您好”,也是最后一声“后会有期”。作为亦头亦尾的岗位,李柘凝对自己的工作格外重视。清晨8点20分,她和其他三位志愿者伙伴早早就到岗就位,测试机器、安排工作,紧锣密鼓地为服贸会的精彩亮相做着准备。

  时针指向12点,在国家会议中心C1入口处的无感测温装置值守岗位上,一位女志愿者正在专注地看着面前的体温检测系统。她叫费文怡,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C1测温岗志愿者小组的组长。身为组长,费文怡主动承担了上午11点到下午2点的时间区段,让同组组员可以换班吃中午饭。“测温工作尤为重要”,费文怡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有观众经过时,电脑界面显示的数据异常,需要将其引导至测温点旁,几分钟后进行体温复测,体温依旧异常者则需要联系医务工作组进一步检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防疫工作万无一失、保障大会顺利进行”。费文怡说。

  对于来自北京大学的刘玉涵来说,刚开始的“指路”工作似乎没那么得心应手。她的岗位在国家会议中心1层展览区的咨询台,负责主场馆的引导工作,第一天上岗,就被展商和观众“围了个水泄不通”,“请问文化专题展区在哪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在哪个厅?”“哪里可以借到充电宝?”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她有些措手不及,每次拿出手头的导引图,一一翻找时,都浪费不少时间。于是,刘玉涵在咨询的间隙,抓紧翻阅手头资料,反复对照,又利用吃饭时间,到各展厅游览,对整个服贸会的大体安排和主场馆展厅的布局都有了了解。观众再来咨询的时候,她甚至不用翻看地图就可以说出他想去展厅的位置和到达路线,也能对应上展厅编号与主题。“当听到观众一声由衷的 ‘谢谢’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

  有事儿请找志愿者

  在服贸会的会场和各个展区,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志愿蓝”无处不在,这些刚刚开学的00后大学生,还没正式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就先穿上了志愿者服装,来到了志愿服务岗位,也正是这身“志愿蓝”,让来来往往的观众感到格外亲切,遇见困难都愿意第一时间找他们来帮忙。

  北京科技大学的郭奥璇在新闻中心巡视与后勤组岗位上工作,9月6日是她正式上岗的第三天,下午,她在巡视途中遇到了一位面露愁容的德国记者,恰巧她正在学习德语,就对他说“was kann ich Für sie tun(我能为您做些什么)?”果然,这位记者的笔记本充电线找不到了,郭奥璇在安抚了他的情绪后,发动其他志愿者一起寻找,找了10分钟,终于在大厅角落的一个黑色书包下边发现了这位记者的充电线。接过充电线后,德国记者用中文对郭奥璇说了声“谢谢”,这让郭奥璇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想,这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

  最让北京大学学生于雪纯印象深刻的是,她和其他小伙伴在志愿服务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聋哑人询问道路和方向。由于语言上存在障碍,于雪纯专门拿来了纸和笔,同时借助简单的肢体动作同这位参观者进行交流,为他指明了方向。这次与聋哑参观者的交流让她深切感受到在志愿服务中需要耐心和包容。同样,在志愿服务的时候,于雪纯遇到了很多中老年人,他们由于不知道如何注册和预约,无法进入展馆。于是,于雪纯和其他志愿者在街头为这些上了岁数的大爷大妈提供“一对一”注册服务,一步又一步,不厌其烦,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缓缓流下,都顾不上擦。一位注册成功的大爷感慨说,自己家孩子都没这么有耐心,“有事儿,还是得找志愿者!”(文/记者 刘婧)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