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明:学习铁人精神 矢志为国找油-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高维明:学习铁人精神 矢志为国找油

2019-04-23 15:42:15

学习铁人精神 矢志为国找油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吐哈钻井公司50638钻井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高维明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高维明,是中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吐哈钻井公司50638钻井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习铁人精神,矢志为国找油》。

  70年前,新生的共和国缺油少气,贫油的帽子沉重地扣在头上。60年前,铁人王进喜从玉门出发,向东奔赴大庆,喊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为新中国打出一口又一口油井。听着铁人的故事长大,我也梦想着为祖国钻油打井。1991年,我高中毕业后来到玉门油田——铁人王进喜出发的地方,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成为了钻井工。在铁人精神感召下,我西出玉门,来到吐鲁番、哈密,投身到火热的吐哈石油会战中。那时候,茫茫戈壁上数十支钻井队旗帜飞扬,近百台钻井设备迎风挺立,上千名钻井汉子在烈日下埋头苦干、挥汗如雨。我们队长卢自强扯着脖子对我们喊:“咱们从铁人故乡来,拿不了第一,脸往哪里搁?”我们个个铆足了劲,拿出看家本领,生怕落在了后面。关键施工阶段,我们硬是三天三夜没合眼,分秒不离、顶在井场。安全钻到油层的那一刻,我们欢呼着、叫喊着,深深地体会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无比骄傲和自豪!

  从那时起,我就在戈壁滩上扎了根。吐鲁番是举世闻名的火炉。夏天,地表温度往往超过了70度,骄阳暴烈,热浪滚滚,不带手套摸钻机,立刻就会烫掉一层皮。热得实在受不了时,我就到水罐车下冲个头,还没等走回井架,淋湿的衣服又被烈日烤干。冬天,气温常常降到零下40多度,寒风像刀子一样刻在脸上,锥心刺骨的痛。户外施工,一不小心就会被冰冻的钻机死死黏住,手掌生生地被撕下一层皮。艰难困苦中,是铁人精神支撑着我。一年年寒来暑往,我和工友们都磨炼出戈壁钻井人特有的双手。这是一双反复烫出水泡、反复长出冻疮的双手,那布满的伤疤和老茧,仿佛是挂满的劳动勋章。我们就是用这双手,累计完成钻井进尺24万多米,相当于钻穿了27座珠穆朗玛峰!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我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一干就是28年。我先后干过场地工、井架工、司钻等近十个岗位,从来不挑不捡,有活就抢着干。自2008年当上钻井队长后,我时刻以钻井队长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团结带领工友们,迎着风沙,冒着雨雪,忍受着寂寞单调,夏斗酷暑,冬战严寒,创造刷新了127项石油钻井生产纪录,为祖国创收3.6亿元。我带着工友们攻克钻机动力“油改电”难题,趟出一条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在全公司推广应用后,每年可节约油料资金1000多万元。2014年,我们荣获中石油“铜牌钻井队”称号,2018年,更被评为“金牌钻井队”。我带的队伍培养出劳模1名、杰出青年5名、钻井队长5名。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野外钻井工人,我为献身祖国石油事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新中国走过了光辉的70年,贫油的帽子早就被甩到了太平洋,石油勘探技术更是覆地翻天,但铁人精神永远不过时,“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情怀永远不会变。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石油工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永远学习铁人精神,矢志找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

来源:中工网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倪夏莲:享受快乐乒乓,努力不负期望

    “试试看呗。”这是卢森堡队老将倪夏莲如今说得比较多的一句话。享受乒乓球的快乐,尽力打好每一分,对早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她来说,是该有的态度。

  • 《蜗居》之后,六六再写房子的故事

    自十年前的那部《蜗居》后,编剧六六已经很久没有写过和房子有关的故事了。十年后再次关注房产问题,对六六来说,当年的观众在改变,当下的中国人也在改变,而她需要的是重新审视当下的国人,重新理解人们对房子的观念。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松鼠拼拼杨俊:社区拼团正在风口 年底见分晓

    互联网的红利还有没有?现在的风口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界,从资本市场到行业,互联网的热度已经降温到一个“冰点”。但就在这样的寒冬里,近期,一家做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松鼠拼拼,又获得了3100万美元的B1轮融资。

  • 江西瑞金“华嬷嬷”:生活的滋味都在泡菜里

    2018年,华小英注册了“华嬷嬷”商标,研发的泡菜已有10余个品种。“现在很多顾客都叫我‘华嬷嬷’,这段时间最多一天有20多个单子,卖出500多罐泡菜,忙得很。”正说着,附近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户开着三轮车,送来一车新鲜乳黄瓜。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