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的两代守护人-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的两代守护人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 周生斌
2018-05-28 08:02:11

  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马宗辉、马晓华父子用26年的时间,管护着380亩防风基干林、1万余亩国家公益林,为阻挡沙害的林带延续生命。

  在我国第二大沙漠的南部,有一片绿洲向沙漠腹地延伸了近70公里,那是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的“奇迹”。在20世纪50年代,数千名军垦战士开始在沙海边植树,为了把树种活,战士们把百里之外运来的食用水留给了小树苗。

  20世纪60年代,马宗辉从甘肃老家来到150团,垦荒安家。1992年,团里急缺护林员,马宗辉便带上全部家当来到无人居住的沙漠边,开始用一己之力守护团场几十年种下的绿色。3年后,马晓华手握军功复员回家,本应成为150团一名“有身份、有地位”的工人,却被父亲召回。

  “直到父亲去世,我才开始理解他当初的决定,林子总得有人守着,即使他知道有多苦。”马晓华说,回到沙漠边那年,他只有23岁,荒凉与辛苦让他也怨过父亲。

  “现在有了机井和管道,浇水方便多了,打开阀门,看树喝饱。以前每次和父亲浇水前,都要一点一点清理出渠道里的沙子,所有的树浇一遍,至少得一个月。过去风沙大,黑风一吹,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父子就躲在沙包后面,头发里、衣服里、嘴里都是沙子。”马晓华回忆。

  在父亲的带领下,马晓华开始熟悉这份苦差事,也开始与树有了感情。2006年,父亲因病住院,但因为当时林带正需浇水,他无法抽身,直到父亲去世前3天,他才赶到父亲身边。“这是一辈子的遗憾。父亲临走时说‘让我把他埋在沙漠边’。”马晓华说。

  “看着林子,就想起父亲,所以我怎么能放弃?”如今,马晓华依旧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发,为长有20多公里的林带浇水,饿了一口干粮、渴了一瓢渠水、累了睡在林边,日日如此。马晓华说,现在的天还算舒服,一到盛夏,地都烫脚,不穿长袖会晒掉胳膊上的皮,而冬天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更是难熬。

  林带外围是马晓华看护的国家公益林,1万多亩的梭梭、红柳等植被安全由他负责。每周,马晓华都会骑着他的二手摩托车巡逻两次。

  “看到有人砍伐,一定要阻止,也被人威胁过,也被人骂‘像野人一样’,但是这片公益林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种,长到现在,稳住沙尘,太珍贵了。”马晓华说。

  为了这些树,马晓华的左眼几近失明。在一次浇水时,沙枣刺扎进了他的眼睛,造成真菌感染,因为没有及时就医,视力模糊再也无法恢复。因为长时间浸泡在凉水里,马晓华的手和膝盖也落下了关节炎。

  如今,马晓华每月依旧只有2500元的工资,他只舍得给自己买15元一双的鞋子,鞋底太薄容易被沙枣刺刺穿,他就往鞋里垫上厚鞋垫。与父亲住过的房子也已破败不堪,马晓华搬到了几百米外一间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空砖房里,直到现在,这个“偏僻”的房子还没有通上自来水。“妻子为了照顾上学的儿子,住在团场,但他们支持我。”马晓华说。

  从2006年开始,150团依靠全团职工,种下了一条宽100米,长100公里,总面积达1万亩的环团阻沙基干林,成为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新疆的一部分,在马晓华守护下的林带树木存活率达到85%以上。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张伟夺得男子撑杆跳冠军

      本站比赛中,由于名将薛长锐在美国参加钻石联赛的比赛,因此冠军的争夺实际是在姚捷和张伟之间展开,最终张伟跳出5米70夺得冠军,姚捷则以5米60获得亚军。

  • 吕会会打破女子标枪亚洲纪录

      陈扬在女子铁饼比赛中投出66米56,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并获得该项目冠军。罗娜在女子链球比赛中获得冠军,她投出了75米02,也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另外,尹媛媛和田子重分别获得女子铁饼U20组和男子铅球B组的第一名。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朝阳:搜狐视频不再买天价版权剧 继续发力自制剧(图)

      张朝阳透露,今年搜狐视频自制出品将不断加强,加强对年轻人群的影响,新增的一大批新剧覆盖玄幻、穿越、言情、青春等主题。(完)

  • 大师马列在挪威让“杭帮菜”入乡随俗(图)

      近30年前,当时已是国家高级烹饪技师的马列移民挪威,将他最擅长的“杭帮菜”带到了这个北欧国度。在那里,从小就爱变着花样做菜的他,巧用心思,让“杭帮菜”入乡随俗,俘获众多“挪威胃”,又借“杭帮菜”结交外国朋友,让更多人通过舌尖上的美味,知道了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杭州,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中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