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别雷场,3个数字故事永不忘-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泪别雷场,3个数字故事永不忘

2017-11-08 08:07:51

  我手里拿着的是一张地雷的照片。它叫防步兵定向雷,里面有710粒钢珠,一旦爆炸,能对50米以内的人员造成密集杀伤。而就在此时此刻,就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正每天与它为伴,生活在生死边缘。

  由于历史原因,中越边境云南段被埋下了100多万枚地雷。虽然经过两次大规模排雷行动,中越边境仍有约50万枚地雷。多年来,误入雷区被炸死炸伤的群众有近6000人。有一个村子,曾经有87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有78条腿。

  这里是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雷区,是和平年代的一个特殊战场。我在雷区贴身采访扫雷部队时,曾经历了关于3个数字的故事。

  第一个是70度。

  走进骷髅标志后面的雷场,有一个近70度的陡坡,所有官兵都得沿着这个陡坡下到排雷作业区,坡中间只有一条仅一人宽的通道。这个陡坡就是雷场。走在其中,我甚至可以看到两边散落着的地雷,我开始感到恐惧。

  一条绳子绑在坡顶的树上,我跟排雷官兵一起抓着绳子向坡底缓慢移动。这个陡坡没有一级台阶,大家只能靠这根绳子稳住身体。在这个陡坡上,踩到一颗小石头都有可能滑倒,如果摔出通道,就可能触雷丧命。

  官兵们开始拖着炸药下坡,我一只手抓紧绳子,另一只手举着相机拍摄他们下坡的过程。我身上的防护装备和摄影器材有20多公斤重,行动相当困难。因为紧张,我开始冒汗。

  在爆破开辟了一片安全区域后,官兵们开始排雷作业。一名战士用探雷器探测到了地雷后,趴在陡坡上,用探针一针一针地插到土里,检查这枚地雷有没有诡计装置。这种装置正是用来迷惑排雷人员的,一旦中计,地雷将被触发。

  我站在通道上拍摄,汗水顺着眉毛往下滴,我甚至不敢动一下,生怕一个小小的移动,就会打扰到他们万分专注的作业。此时的雷场极度安静,我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我知道,探测和拆雷的过程中只要稍有偏差,地雷就可能瞬间爆炸,这些战士和我将无处躲藏。

  在我看来,这个70度的陡坡就是他们的战场,战士们每天在这里经历着生死考验。

  第二个数字:50公斤。

  每天,官兵们都得负重至少50公斤,徒步一个小时山路前往雷场,沉重的装备、器材和炸药,压弯了年轻战士的脊梁。

  我背着摄影器材,跟随他们走在山路上,途中还要穿过密林,爬上几个陡坡。不一会儿我就感到了疲劳,有的地方,旁边就是悬崖。

  半路休息时,我试着背起一名战士的背包和炸药,可才走出去20米,我就有点坚持不住了。我问一名20岁的小战士,每天都背这么重的装备进雷场,你能坚持得住么?小战士羞涩地说,还好……

  我问他肩膀疼么,他腼腆地说,可以坚持……然后下意识地紧了下领口,我说,我能看看你的肩膀么?他将领口往旁边拉了拉,肩上深深的勒痕都已经发紫了。看着他,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假如他的母亲要是看到这一幕,又该有多心疼呢?

  第三个数字:22岁。

  去年6月的一天,战士程俊辉正在雷场排雷时,脚下的一块巨石突然崩塌,他坠落谷底,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22岁。

  2015年初,云南省军区接到了中越边境第三次大规模扫雷任务。当时正在参加野外训练的程俊辉得知消息后,第一个向组织递交了参加排雷行动的申请。有人劝他:“地雷可不认人,你是家里的独苗,万一有个意外,父母咋办呢?”他说:“当兵就要上战场,哪怕战死,我相信我的父母也能理解,这是一名军人该做的事情。”不幸的是,一语成谶。22岁,本是青春绽放的年华。

  在前两次大规模排雷行动中,扫雷部队有1人牺牲,12人因伤致残。我们采访的扫雷四队,平均年龄就是22岁。

  一个雷场的排雷任务结束后,让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所有排雷官兵会手拉手走过整个雷场,还要往返几次。他们是在用生命向当地百姓证明,这片令人生畏的死亡地带,已经没有残存的地雷,大家可以放心地在这里播种。来年的春天,这里一定会生机盎然。

  去雷场采访前,我做了很多功课。我知道,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我应该,也必须尽最大可能靠近,最真实地记录下中国热血军人每天面临的生死考验。我也知道,在雷场,任何失误都可能触发地雷,我不愿家人为我担心,所以我没有告诉他们我要去哪里,直到微纪录片播发后,他们才知道我也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我记得,我妈看了这个片子后,眼眶湿了,她握着我的手,轻轻地对我说:“妈妈支持你,以后再去这样的地方,一定一定注意安全。”直到现在,我妈要求我出差必须每天打电话报平安。

  我为让家人担忧感到不安,但面对这群每天与死神打交道的排雷官兵,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将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报道出去,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一群排雷官兵,他们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铭记和尊敬。

  离开雷场,坐在返回县城的车上,我望着远处的群山,一句话也不想说,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当我们坐在房间里刷着微信朋友圈的时候,在中越边境的大山深处,这群年轻勇士,正趴在地上,顶着烈日,用他们的双手,将随时会爆炸的地雷一枚一枚地挖出来。

  世上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群90后中国军人,是共和国的骄傲!(周磊 新华社云南分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名人战:续写黑白方寸的围棋故事(图)

      “嫘祖杯”第30届中国围棋名人战,近日在四川盐亭落下帷幕。刚刚晋升九段的连笑,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逆转战胜挑战者芈昱廷,豪取名人战三连霸,成为继马晓春十三连霸、古力六连霸之后,围棋名人战史上连霸时间第三长的棋手。

  • 周琦:站稳脚跟 期待机会(图)

      11月7日,火箭官方宣布正式将周琦下放到发展联盟球队奥格兰山谷毒蛇队,希望周琦以此来积累比赛经验。在征战发展联盟的首场比赛中,周琦就得到了15分4篮板3助攻2盖帽的数据。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名效力于美职篮的现役职业球员,周琦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盛希泰:快走慢打,成就更多创业者(图)

      盛希泰,2017年“新侨创新创业杰出人才”之一。他是洪泰基金创始人、前华泰联合证券公司董事长、资深投资银行家。在华泰任职期间,曾参与中联重科、蓝色光标等几十家公司的IPO,被称为证券业“少帅”。

  • 创全球更优业绩 潘刚如何成就伊利奇迹

      近日,伊利发布了2017年三季度财报,营收和净利呈现双位数增长。目前,伊利市值突破了1800亿,不仅稳居国内行业第一,甚至还达到第二名两倍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