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劳模陶玉珍:退休不忘献爱心 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空巢老人(图)
//www.workercn.cn2014-09-30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刚入职,她主动请缨从百货组调到副食组,干活不输给小伙儿

  ■卖咸菜,多收了几分钱她坚持登门拜访,补足了应给的咸菜丝

  ■退休后,坚持照顾空巢老人,她12年如一日照顾了多名老人

  ■当楼长,她详细记录了整个楼4个单元72户200多人的情况

  ■她就是北京市劳模、评剧《向阳商店》里刘春秀的原型陶玉珍

  “你夸我的手,倒也是好手……”今年75岁的陶玉珍在记者的邀请下唱了起来,这是当年以她为原型人物创作,由著名评剧艺术家张淑桂、魏荣元、喜彩莲、马泰等主演的评剧《向阳商店》中的经典唱段《夸手》。

  半个世纪过去了,舞台上的刘春秀依旧光彩照人,可生活中的陶玉珍已是满头白发。昔日拿秤杆的手,如今也没有闲下来,她热心社区公益,扶老敬老,将劳模精神谱出了新乐章。

  干活不怕脏和累

  力推千斤大车送货

  “那要从1956年说起,那年朝阳区八里庄副食商店刚开业。”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这位出生于1939年,19岁成为劳模,如今已75岁高龄的陶玉珍向记者讲起照片背后的故事。

  最初,陶玉珍被分配到针织、百货、化妆品组。听到商店号召共青团员要成为多面手,她主动请缨离开舒服、干净的百货组,到又脏又累的副食组,开始学习剔肉、卖肉,跟小伙子们比着干。

  “做我们商业的那时有个说法,叫‘干不干,12点半’。”陶玉珍每天早上六点就要到商店装车,白天卖货,到夜里12点还要帮着卸货、包包儿、打捆儿。年轻的她干活从不惜力,那时副食组卖的盐、淀粉,进货都是用大包装的。二百斤的盐包,她扛上肩就走了,卸货装车她一个人包圆儿了。

  坐在一旁的老伴儿野锦明告诉记者,当时就是看中了陶玉珍的这股子冲劲儿,身上总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那年她生孩子,当天还在商店抬大盐包,晚上送到医院就生了。生完孩子56天产假还没歇完,正赶上过春节店里缺人手,她就又上班了,哪儿脏哪儿累她就抢着上哪儿。”

  1958年,陶玉珍所在的商店为支援大跃进生产建设,决定派出流动货车到附近的京棉二厂职工家属宿舍及居民区卖菜。于是,她推起了流动货车。说是货车,其实就是一个一米多宽、两米多长的大铁车。她每天要为400多户居民送货,货只能多,不能少。为此,每天连货带车,都要运上千斤。

  一个19岁身单力薄的小姑娘上街卖菜,免不了赶上刮风下雨,她告诉记者那时推起车来就像农村的牛车一样沉。居民心疼她,有的帮着她推车,有的告诉她天气不好就别来了。可陶玉珍却说:“越是刮风下雨,就越要出车。出车只淋我一个人,不出车就要淋许多人。宁可自己流汗,也不让群众不方便。”

  贴心用心服务居民

  熟记需求送货上门

  那几年,每天上午她到固定地点卖菜,下午就推着车转楼吆喝,保证下班的双职工能吃上菜。遇到货车上没有的,她就细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下次送货一定给送过来。

  贴心的服务让陶玉珍赢得了居民的欢迎。哪家爱吃咸,哪家爱吃甜,谁家爱吃辣,谁家爱吃酸,陶玉珍通过卖菜时和居民聊天都熟记在心。京棉二厂的女工多,哪个女工坐月子下楼不方便,哪个女工生完孩子不下奶,陶玉珍就送货上门,送去下奶的食材。

  在那期间,她了解到宿舍区内有一个孤寡老人安吴氏,身体一直不好,孩子长期不在家,买菜一直靠街坊邻居帮忙。此后,她把老人所需的日常用品都记在小本上,只要老人发话,她就把东西送货到家。

  一天晚上,陶玉珍收工了正要休息,听说工人们在连夜加班生产,她便在请示领导同意后,和两名同事到冰棍厂取冰棍,装上了汽水、面包等物品送到车间。还有一次,一位居民买一毛钱的朝鲜咸菜丝,陶玉珍按4毛8分钱一斤卖的,可回店后,陶玉珍发现自己记错了,应该是4毛4分钱一斤。她当即登门,将少给的一撮咸菜丝补给了这位居民。

  就这样,陶玉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1958年被评为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先进工作者。1959年,她入了党,并成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参加了北京市“群英会”,受到过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