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中国AI创新精神的“老顽童”-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点燃中国AI创新精神的“老顽童”

——纪念我国人工智能先驱吴文俊百年诞辰

2019-07-08 09:20:52

  2017年5月,横空出世的阿尔法狗,让人工智能传遍街头巷尾、童叟皆知。

  就在那个5月,我国人工智能的先驱、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方法”创立者吴文俊先生,安静地走完了他自己的一生,享年98岁。

  今年5月,13位两院院士以及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到上海,纪念吴文俊先生诞辰百年,也为新设立的上海交通大学吴文俊数学中心建言献计。

  “他的工作无疑属于上个世纪中国数学赶超国际世界水平标志性的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袁亚湘这样说;“他亲自点燃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创新精神”,在唁电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写道。

  如今,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专利数、投资额、公司量都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化身浩瀚宇宙中一颗名为“吴文俊星”的小行星,吴先生和他一直倡导的“科学道路上没有便宜可捡”的科学精神,至今指引着这一代的AI人。

  终身学习的老“顽”童

  “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日前的“徐匡迪之问”,直击国内人工智能AI发展的要害之处。

  而回溯吴文俊先生的一生,则是通过终身学习,开创基础研究新方向的真实写照。吴先生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吴先生于1951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任教职。2000年,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早听说吴先生的大名,是在上大学时,同学跟我讲起,中科院数学所有个能人,能够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当时就觉得这人有点像左手与右手打架的老顽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林开亮这样回忆道。

  在不少数学家的眼里,之所以说吴文俊先生是数学界的“老顽童”,来自于他永怀幼童的好奇心。用吴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他喜欢“东看西看”。

  他的口述自传里写道:“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就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读历史书籍、看历史电影帮助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他所说的“东看西看”,大约等同于在年近花甲之际,从零开始自学计算机编程。“在从事机器证明初期,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为了验证其方法的有效性,吴文俊对上千项的多项式进行笔算,常常持续多日”。

  吴文俊先生从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中获得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该方法在科技文献中被称为“吴方法”。这一项工作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让他获得了国际自动推理学会最高奖。

  “机械化,贯穿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是机械化,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就是构造性和机械化。中国古代数学是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它的方法是‘机械’的,跟西方数学的证明不一样,灵机一动什么的。这是我的发现,这是我真正读懂了中国古代数学”。吴先生在口述自传中说。

  他的不少学生回忆说,吴先生一直在教学中强调,做研究工作,应该有中国人自己的方向,不要老是跟着别人做。而他自己开创的数学机械化研究,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思想。

  “科学就该实实在在的,对就对,错就错,这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不是有个笑话吗,选医生的时候要选他背后的鬼最多的那位。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便宜’可捡,没有廉价的成果,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吴先生说。

  为人工智能“原创精神”持续发声

  “机器的出现延伸了人的体力,而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则延伸了人的脑力。”

  吴文俊先生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之一。1988年12月,国际“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杂志”第37卷出版几何推理专辑,所发表的文章很大程度上是由吴先生的开创性工作引发的,代表了当时几何定理自动证明的最高研究水平,其中有三篇国外学者的文章专门介绍了“吴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成果。

  在这之后的一个夏日,图灵奖得主、有着“人工智能之父”称号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特意造访吴先生,在其中关村的宿舍,交流他们对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的看法。

  在人工智能尚未引发如火如荼的热潮之时,吴先生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未来发展打Call。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回忆道,2009年1月19日上午,他和多位AI方面的学者一起拜访吴先生,当面介绍了申请设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想法,以激励广大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的情况。当时吴先生就说,“设立这个奖项并不是要为个人树碑立传,要通过设奖和评奖引导我国广大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工作者,具有明确的创新方向和建立有力的创新激励”。

  此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设立的该奖项获科技部核准批复。“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吴先生时,他感慨道,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对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视。”余有成说。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表彰奖励的范围已从前沿基础研究成果和重大技术突破开始向金融、教育、服务、工业、军事及社会治理等科学、应用领域辐射,在社会各界拥有广泛盛誉和影响力,继承了吴文俊对中国人工智能未来的期望与寄托。

  曾任两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的钟义信向记者说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当时,自己希望在国际学术大会上提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对AI行业50年的总结和报告。吴先生说,很好,“机制”应当比“结构、功能、行为”更击中人工智能的要害,“我们的人工智能的研究不要总是跟着别人跑,一定要走出新的路子!50年是一个关口,应当有新的认识和新的规划。”

  2016年2月13日,余有成再次到吴先生家中拜年。那时已97岁高龄的他仍然精神矍铄,手扶木质拐杖,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他一惯常有的质朴和纯真的笑容。

  临别之际,吴先生欣然题词:“发展人工智能,引领时代前沿”,寄语我国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不能走外国人的老路子,要在原创科学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突破,在智能科学技术应用领域全面发展。

  “不给学生题目”的开拓者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正式开班。今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吴文俊数学中心又揭牌成立。中心成立后,将重点在基础数学、数据科学、数学史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力求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开辟引领重要研究方向。

  以另一种方式,传承吴先生的精神。在一次访谈中,吴先生自己说,“如果65岁就退休,就不让自己创新了,那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这种对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至今影响着他的学生们。中科院院士李邦河回忆说,1963年吴老师在给他们讲学习方法时,在黑板上写了12个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说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作为他的学生,我感触最多的就是他‘不给学生题目’。”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小山说,他总是将自己的最新成果或国际上最新发表的论文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并找题目。

  早在40多年前,吴先生便预言,“数学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不可估量的方面,是计算机对数学的冲击。在不久的将来,电子计算机之于数学家,势将如显微镜之于生物学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那样不可或缺。”

  这一论述让他的学生、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东明感触颇深,“未来世界将无法避免地被复杂多变、冗乱无章的大数据所充斥,吴先生的论述开启了我们研究数学和人工智能交叉的全新视角”。

  如今,人工智能作为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经在创新中发挥着“头雁”作用,一大批创新型的企业在中国萌芽、生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美国、中国、英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表现突出,中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居全球最高,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

  2010年,吴文俊在接受作口述自传时说:“我现在可以算个老人了,走过了人生的90多年,好长好长的一条河流呀。讲述这些往事,有点像一个顽童,顺着河水捡拾石子,左一个右一个,色彩斑斓的,形状怪异的,或者平凡得没有一点耀眼之处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只要是记忆这河浮现出来的,只是记得的就捡拾起来。想来总会给人们留下些什么。”

  大师逝去,留下的这些“石头”,灿若星辰。

  本报记者周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对话两代体育人 坚持,拥有一个更坚韧的人生

    1958年,新中国第一代网球运动员梅福基登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舞台,并闯入男单第二轮,就此开启了中国网球选手在大满贯赛上的追梦之旅。1961年,15岁的王福章进入北京网球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热爱的网球。

  • 张云雷处罚结果公布 济南、郑州等演出暂未叫停

    近日,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对“2018年12月31日张云雷、杨九郎青岛跨年表演的《大上寿》相声节目涉嫌含有危害社会公德内容”进行了查处。7月3日,执法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演出举办单位天津华娱天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依法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责成德云社公开道歉,对演员张云雷、杨九郎进行批评教育,并进行严肃处理。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杨传晶:致富不忘乡邻 返乡创业助脱贫

    如今,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等地,年产值达2000万元。杨传晶致富不忘众乡亲,通过“工厂十扶贫车间十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当地72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2万元,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 维沙尔·西卡:倡导技术创新的企业家

    作为全球信息技术和商务咨询服务提供商的印度公司Infosys(印孚瑟斯)在全球享有盛誉,在2008年国际外包专业组织发布的全球软件出口100强中,Infosys、Accenture(埃森哲公司)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名列全球前三名,维沙尔·西卡曾担任过Infosys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