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军:半生痴迷书画 领悟人生真谛-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谷军:半生痴迷书画 领悟人生真谛

2019-06-28 08:38:32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谷军是一位画家,自幼学书法、篆刻、国画,师从北派山水画家吕云所先生。同时他还是一名志愿者,加入了相声演员刘春慧发起的“春晖文艺志愿者团队”,多次以捐赠书画作品的形式帮助困难群众,到培智学校教孩子们学书法,凭借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奉献了一份爱心。

  先做人,再读书

  后写字,再画画

  天津书画界能人辈出,知道“谷军”这个名字的人或许不多,但书画对我的影响却是特别深远。我自幼接触书法,6岁学写毛笔字,那时还不懂什么叫书法,只是按爷爷和父亲的要求写大仿。我爷爷原为洋行职员,写得一手好字,受他老人家的影响,我很小的时候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正式学书法是1982年,在和平文化馆跟赵半知、韩嘉祥两位先生学写《九成宫醴泉铭》。随后我又到天津茂林书法学院,三年的时间,系统掌握了书法技法、中国书法史、文字学等课程,又师从天津美院“篆刻糊涂刻法”创始人郑万选先生,深造书法绘画。因学篆刻,我又学了金文大篆及甲骨文。

  通过学金文、甲骨文,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之博大,中国书法之深远。如刻在龟甲上的短卜辞,相同的字有不同的写法,水灾的“灾”字出现三个,有三个不同的写法。郑万选先生学识渊博,对艺术有独到的眼光,但他性格耿介,不慕虚名,故其艺术价值少为人知。郑先生时常要求我多学古人不泥古,最终要有自己的面目,我也把这句教诲深深记在心中。

  学书画三十多年,我从没参加过比赛,一直以书画自娱,我还有本职工作,在“渤海证券”上班。48岁那年从工作岗位内退,从此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书画创作中。这期间让我遇到了这一生都要感恩的人,他就是被誉为“北派重镇”的天津美院教授吕云所先生。

  我和吕先生的儿子吕大江很熟,对吕先生早有耳闻,仰慕不已,他的“积墨太行系列”,大块的积墨,大团的黑色,强劲而雄奇,深厚而通透,具有极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巍巍太行仿佛迎面扑来,让人感觉到艺术的震撼。

  一次偶然的聚会,我见到吕先生,他老人家对我也有所了解,经过一番交谈后,吕先生主动提出要收我为徒,这让我实在惊喜。由此我们师徒便结下了四年半的师生之缘。

  早就听说吕先生性格耿直,轻易不与外人接触,许多想向他讨教的人都碰了一鼻子灰。起初吕先生对我也有所保留,正巧我们两家住得很近,我时不时就到吕先生家中探望,那时一周至少去两三次。吕先生家的茶几上总摆着很多书,不是关于绘画技巧的书籍,而是很多名人传记。吕先生常说:“古人言‘先做人,再读书,后写字,再画画’,多看看这些书,你就明白那些书画大家真正在作品里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到时再学画也不迟。”

  有时我们师徒二人一人拿着一本书,一看就是一整天,看完了再交流感悟。或许是我潜心绘画的心打动了吕先生,他开始跟我深入探讨关于绘画,甚至是人生哲理的问题。我们师徒无话不说,彼此间的情感越来越深,我还跟吕大江开玩笑说:“我同吕先生说的话,比你和你老爸说的都多。”

  吕云所先生教导我

  临谁就是谁,对大师要尊重

  拜师学画不久,吕云所先生病倒了,三年半住院十余次,病危抢救多次。吕先生更加不喜欢有外人来往,只时常叫我去陪他。吕先生身体大不如前,但对我的教导却没有减少,即使住院也不忘对我指点几句。在他身边耳濡目染,让我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画有了更深的理解。吕先生教课以课徒画稿为起点,倡导不拘泥一家、千人千面的教学方法,让我临陆俨少、龚贤、贺天健课徒画稿,临《芥子园画谱》,后临傅抱石及宋元名画,他说照这样画下去画不坏。

  有一次,我拿着一幅画给吕先生看,说这是加了陆俨少和李可染的,心里沾沾自喜,谁知吕先生的脸立刻绷了起来,严肃地说:“临谁就是谁,对大师一定要尊重,以后不能这样临画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知道了学什么都要有敬仰之心,否则学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2014年,吕云所先生病逝了,让我最痛心不已的就是我没能跟吕先生说上最后一句话。那时正赶上我女儿要高考,我把重心更多地放在家庭上,因此有一个多星期没去看吕先生。再去的时候,吕先生特意跟我说:“谷军,我想你了,你以后必须两三天就来一趟。”我答应着,但看吕先生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就没太在意,又隔了一周多没去。

  一天半夜12点,吕大江给我打电话说:“老爷子昏迷了,你快过来。”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一时没缓过神,到了医院后吕先生终未睁开眼。我真是追悔莫及,后悔没听吕先生的话,在他临终前多去看看他,陪他说说话。

  直到现在,吕先生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对人生的感悟也始终影响着我。吕先生总说,艺术反映的是内涵,是对内心的表达,绘画的最高境界是把心里的东西用绘画表达出来。时至今日,我还一直用吕先生教我的方法坚持绘画,总感觉画里有他老人家的影子。

  学书画不为成名

  只想靠这项专长为社会做些事

  书画不仅是我陶冶情操的乐趣所在,更是我修身养性的良药。在学书画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是技巧,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这几年我结识了很多富有爱心的文艺界人士,其中相声演员刘春慧最令我佩服。二十多年来,她坚持做爱心公益活动,成立“春晖文艺志愿者团队”,这种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我,我也想加入她的志愿者团队,她欣然答应。

  在那之后,我跟随春晖文艺志愿者团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去消防队慰问消防官兵,去女子排球队给体育健儿助威。这些活动让我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也让我体会到了奉献爱心后的快乐。

  2017年,我母亲突然离世,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太大了,我和母亲的感情特别深,一时无法从这份伤痛中走出来。但当我走进养老院,看到那些与我父母年龄相仿的老人时,仿佛母亲又回到我身边。这里有些老人没有子女,或是孩子工作太忙,无法时常来看望他们,我们的到来和悉心照料对他们来说尤为珍贵。每次离开养老院,老人们总是紧紧握着我们的手,依依不舍地和我们道别,这份牵挂也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去年我双眼做白内障手术,医生嘱咐我术后一周要静养,不要碰水,避免阳光照射。但手术后第三天志愿者团队要去慰问消防官兵,这是我很早之前就答应要参加的活动,我不想食言,没告诉大家我做手术的事,照常去参加活动。那天特别热,我站在广场上现场给消防战士写书法作品赠送给他们,汗水一直往下淌。回到家,妻子一边给我滴眼药水,一边埋怨我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可是我知道她才是最支持我做公益的人。

  我妻子的父母身体不太好,我的父亲年纪也大了,两边的老人都需要照顾。自打我加入志愿者团队,妻子主动承担起照顾家里老人的重担,有时我一去就是大半天,妻子不仅不抱怨,回家后还有做好的饭菜等着我。妻子总说:“你学了一辈子书画,我知道你不是为了成名,现在能靠着这项专长为社会多做些好事,这不是更好吗?我为什么要阻拦你?”

  捐赠作品义卖

  到培智学校当书法老师

  我是河北区政协委员,曾主动将自己的几十幅书画作品拿出来义卖,最多的一次筹得善款4万元,捐赠给河北区的困难家庭。前段时间,北京残联主办《首届爱心书画家助残慈善义卖公益活动》,我无法到现场参加活动,便将作品寄给组委会,委托他们义卖,希望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去年,一位朋友告诉我红桥区培智学校为孩子成立了很多兴趣班,想找一位书法老师。我没有当老师的经验,更别说是给这样特殊的孩子做老师,心里没底,只能试试看。这些孩子在智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注意力很难集中,书法需要静心,正常孩子能坚持下来已经不容易。一个多小时的课下来,我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实在太累。本想放弃,但当我看到教室外的家长们,我的心被触动了。我深知孩子对于家长的意义,孩子在生理上有了缺陷,对他们来说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但这些家长的眼睛里没有失望,只有看到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后的惊喜和喜悦。为了这些家长,我选择坚持下去。

  现在我在培智学校做老师已经一年多了,孩子们多多少少都有了些进步。班里有一个孩子叫赵瑞轩,今年16岁,跟我学了一年书法,现在大有长进,我常鼓励他坚持下去。他的父母也为他付出了很多,不管天气如何,都按时带他来上课,回到家后督促他继续苦练,相信若干年后,他的书法水平还会有所提高。

  除了做公益,我还成立了书画工作室,我需要一个地方静下心来写写画画。书画是我最大的爱好,伴随了我的一生,我无法割舍。我想无论再过多少年,只要我还拿得动笔,就不会停止创作,因为这已经是融入我血液里的一件事。(口述 谷军 采写 徐雪霏)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50岁的张亚东仍是宝藏男孩

    “原来,张亚东才是《乐队的夏天》里的‘宝藏男孩’!” 随着爱奇艺独播综艺《乐队的夏天》角逐进入白热化,作为节目“超级乐迷”的张亚东的圈粉速度,也跟着火箭式蹿升。

  • 宋慧乔与宋仲基协议离婚

    据韩媒报道,6月27日,宋仲基透过的法律代理人表示已与宋慧乔调解离婚。宋仲基留言表示“两人都希望圆满地结束离婚程序,而不是互相指责。”宋仲基希望大家谅解,并称“以后我将摆脱现在的伤痛,以演员的身份全力投入到作品活动中,用好的作品报答大家。”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种莲追梦人

    湖北省丹江口市下绞村有个120亩的莲花池,大片的莲花每天吸引着不少过往人停下观赏。引种这片红色莲花的主人是个外地农民工,叫李军,今年36岁;他和妻子沈艳丽于2018年4月投资20万元将该村54户村民的120亩土地流转过来建起莲花池和水渠,成立顺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留守农民共同致富。

  • 中俄界江畔:老吕的10年“光影生意”

    “照相啦!”中俄界江乌苏里江缓缓北上,对岸就是俄罗斯村庄,江畔抚远东极广场一个古香古色的小亭旁,52岁的吕梁山戴着硕大的碎花布斗笠,站在小摊前大声招呼他的“光影生意”。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