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长辉:“守望”太阳的极致控-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饶长辉:“守望”太阳的极致控

2017-12-04 08:23:05

 饶长辉在实验室查看太阳观测设备。受访者供图

  他身上有着标准理工男的特质,严谨而寡言。但一提到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技术,他一下被“点亮”了,脸上泛起一层光。

  太阳,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光与热。但在饶长辉眼中,它是冷静的存在,他要做一架望远镜,把它看得真真切切。

  他身上有着标准理工男的特质,严谨而寡言。但一提到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技术,他一下被“点亮”了,脸上泛起一层光。

  从读博时算起,这位皮肤黝黑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已与太阳打了20多年交道。最近,他的团队成功突破下一代自适应光学技术——“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CAO)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太阳活动区大视场闭环校正成像观测。这是国内首次利用该技术获取太阳活动区大视场高分辨力实时图像,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追求极致”是饶长辉的口头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过去跟着前辈做研究,到如今在太阳自适应光学系统研制处于领先地位,他不会放过任何实验细节,总想把每个问题都弄清楚。

  “小目标”

  彼时,美国、欧洲的相关研究已步入正轨。我国要迎头赶上,实现从跟跑、并行向领跑转变,这是饶长辉的“小目标”。

  读博时,饶长辉邂逅了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技术。1993年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并攻读在职硕、博士研究生。

  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开始了自适应光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实现难度较大,直到本世纪初该技术仍未在太阳高分辨力观测中得到应用。

  彼时,美国、欧洲的相关研究已步入正轨。我国要迎头赶上,实现从跟跑、并行向领跑转变,这是饶长辉的“小目标”。

  读博期间,饶长辉在导师凌宁研究员和姜文汉院士的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开展太阳自适应光学技术的研究,他们为南京大学43厘米太阳塔研制出低阶倾斜校正系统。2008年起,他带队为云南天文台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研制高阶校正太阳自适应光学系统,并由此进入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技术领域。

  在饶长辉的带领下,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在国内首次获取太阳目标大视场、高分辨力成像观测结果;首次获得太阳大气可见至近红外7波段同时层析高分辨力图像;研制出国内最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最终,与欧美同行“并驾齐驱”的目标得以实现。

  “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制领域,我们已经能和国外同行平起平坐。”铙长辉说。当年的“小目标”终于实现,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

  “较真”后的自信

  “追求极致”,这是很多人对饶长辉的印象。他总想把每个问题都搞明白,穷尽技术潜能,为此没少折腾身边的同事。但他并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对于细节,饶长辉有自己的坚持。

  “追求极致”,这是很多人对饶长辉的印象。他总想把每个问题都搞明白,穷尽技术潜能,为此没少折腾身边的同事。但他并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对于细节,饶长辉有自己的坚持。“有些问题是绕不开的,若刻意回避,那它必然会在后续工作中再冒出来。”他觉得,与其以后麻烦,不如一次性做好。

  这种“较真”也给了他极大的自信,让他敢于在关键时刻放手一搏。

  在研制大视场地表层自适应光学实验系统时,饶长辉基于对该技术缜密的理论分析,认为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无需在“家里”(实验室)进行反复的验证,可直接用其对太阳进行观测。

  因此,在取得验证结果后,他跳过了技术分析和验证环节,直接带队前往实验外场进行安装调试和试观测工作。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饶长辉一样信心满满。当时,团队有不少同事怕损坏设备,不敢操作。最终结果证明,饶长辉的判断是对的,团队上下喜出望外。

  在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技术研究中,进行外场实验是获取一手数据的关键。于是,饶长辉成了外场实验现场的“常客”。周一到周五忙于事务性工作抽不开身,他就用周末的时间去现场。

  外场实验节奏非常快,通常白天发现问题后,当晚就要解决,有时会拖到凌晨四五点。而第二天8点多,饶长辉又出现在试验现场。有一周,他就这样不分昼夜守在外场,每天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后来,同事们实在“扛不住”了,他这才“罢休”。

  心中有“太阳”

  新一代的科学家要坐得住“冷板凳”。前沿基础研究具有不确定性,科研需要忍受寂寞、抵御诱惑。

  在饶长辉眼中,他所做的工作都指向一点——服务于国家空间研究。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最终目标是为国家空间天气预报、为空间科学研究、为太阳物理研究作出贡献。”他说,随着近年来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能对活动区太阳大气进行亚角秒级的高分辨力实时监测。而炼就一双观测太阳的“火眼金睛”,将为太阳风暴预警和空间天气预报业务化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作为新时期的科技工作者,饶长辉认为,在选择研究方向上,必须从国家需求出发,无论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还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亦或是面向经济主战场,“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

  从跟跑、并行向领跑,这一转变过程伴随着困难与艰辛。“要能迎难而上,心有大我、敢为人先,要做有担当的科技工作者,做心怀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家。”他说,探索科学真理,追求技术极致,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是新时期需要坚守的科学家精神。

  “新一代的科学家要坐得住‘冷板凳’。前沿基础研究具有不确定性,科研需要忍受寂寞、抵御诱惑。我们不仅要长期坚持做寂寞清苦的工作,还要在工作中保持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进而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好。”他说。

  人物档案

  饶长辉,生于1971年9月,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大口径自适应光学高分辨力成像望远镜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制工作。(盛利)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16岁小将王欣瑜获澳网女单外卡

      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亚太区外卡赛3日在珠海落下帷幕,16岁的中国小将王欣瑜在女单决赛中以4∶6、7∶5、6∶4艰难战胜了世界排名334位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球员阿皮萨,获得了一张宝贵的澳网正赛外卡。

  • 张虹获女子1000米第九名

      国际滑联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日,在卡尔加里进行的2017—2018赛季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加拿大站比赛中,索契冬奥会冠军张虹获得女子1000米第九名,这是她本赛季开始以来在这个项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李顺玉:将“妈妈的味道”传下去(图)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冬日的清晨凉意很深。朝鲜族阿妈李顺玉准时出现在小城的早市上,采购最新鲜的食材,这几乎是她全年每天都要重复的事。“每年我会给自己放8天假,3天元旦,5天春节。”李顺玉说,她经营着一家名为“花美”的米肠店,每天3点起床,洗米、配料……她坚持了23年。

  • 曹德翠:阿昌山寨走出的茶商领头人

    曹德翠的家坐落在云南省腾冲市新华乡一个阿昌山寨。山寨里的人一代又一代繁衍更替,唯一不变的,还是那挥之不去的贫穷与落后。从那时起,曹德翠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闯出一条发展路,带领阿昌民众摆脱贫穷日子。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