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仁者乐山 有容乃大
//www.workercn.cn2014-08-25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影音双骄

  ——“作品要进入人心,才能成为经典”

  如果说中华民族智慧的第一缕曙光就来自秦岭,那么民族艺术的又一结晶——音乐,也应该是在秦岭山中发出了第一声。我们已经很难考证半坡人是否曾唱出原始的曲调,但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的秦腔,却是汉民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如今在已经成立百年的西安易俗社里,仍传唱着这种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的传统戏曲。

  1905年,电影这种综合了音乐、影像的西方艺术进入中国。195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成立。曾经生发出无数文学艺术经典的秦岭,很快就包容接纳了这门外来的艺术,并将其演绎出秦人秦地的味道。

  西影厂建厂初期,《草原风暴》《碧空银花》《桃花扇》等就颇受好评,不少老影迷至今还怀念着王丹凤在《桃花扇》中的经典表演。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成为西影厂的创作主基调,《生活的颤音》《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野山》等在中外屡获奖项。

  1986年,出生于陕西三原的著名导演吴天明,执导了电影《老井》,在第二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麒麟大奖;1987年,另一位秦岭孕育的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电影《红高粱》,并在1988年德国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大奖。西影厂的名气一下子随着这些电影享誉国际。今年春天故去的吴天明生前曾经这样告诉记者,“那时很多外国人来西安一下飞机,就对出租车司机说,‘我要去西影厂,快带我去西影厂。’”

  电影离不开音乐,有了好导演怎能没有好的音乐大师。

  1983年,陈凯歌和张艺谋筹备电影《黄土地》,邀请当时在陕西省戏剧研究院工作的赵季平为电影作曲,孰料竟催生出一位电影音乐大家。《红高粱》《菊豆》《大话西游》《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老井》《霸王别姬》《梅兰芳》《白鹿原》,赵季平赢得了电影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成为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

  这位被赞誉为“最具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其父正是“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的赵望云。赵季平就曾说自己的艺术实际上继承了先父的东西,“老父亲一直在民间,追求作品的人民性。我也认为音乐作品不单要进音乐史,更要进入人心,这样才能成为经典。”

  2014年5月16日,张艺谋带着中国第一部IMAX文艺大片《归来》重回影坛,收获2.95亿票房,刷新了国产文艺片的票房纪录。回首他的27年导演路,吸纳、包容、创新、民族,成为张艺谋的关键词。常有人说起,张艺谋的形象神似兵马俑,也许,他的艺术之神正来自秦地、源自秦人。

  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因为“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山,原本就有无限大的包容、无限大的胸怀,也因此孕育出无限大的可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山何尝不是一样?秦岭以中华民族父亲山的姿态和灵魂,纳百种流派、百种精神、百种风格,也因此拥有了大气度、大智慧、大情怀。

  在秦岭的胸怀里,孕育的是河流山川,包容的是草木生灵,它像华夏脊梁一般连起了中国内陆的南北两侧。在秦岭的胸怀里,还孕育出文明之根、智慧之源,生发出人文名篇、书画经典、古曲戏剧,让中华民族的灵魂高贵丰满、绚丽多姿。更重要的是,在秦岭的胸怀里,还孕育出今日今时中国文艺界秦人秦魂的旗帜,守望着回归民族、回归故土的传统文化之光。

  我辈何幸,生于秦岭。(记者 肖雪/文 记者 李明/图)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