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仁者乐山 有容乃大
//www.workercn.cn2014-08-25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秦岭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

  秦岭,像一条巨龙在华夏大地上自西向东,横贯中国内陆的南北中轴线,绵延千里。这座山脉抵挡南下的寒风,遮蔽北上的酷暑,不仅对我国自然地理有着难以比拟的重要意义,也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人文生态、历史情感有着源远流长的影响。

  秦岭,像是一位胸怀宽广、睿智隐忍的长者。在他温暖宽厚的怀抱里,伏羲女娲、炎帝神农、轩辕黄帝用聪明才智给华夏古国带来了第一缕文明之光;随后的周秦汉唐等朝代风云际会,缔造了中华民族亘古挺拔的身姿,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进步之光。

  时至今日,秦岭仍以自己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智慧源流,滋养着它脚下的这片土地、这群秦人。在眼下这个网络、影视、自媒体流行的社会里,从秦岭脚下走出的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坛大家,刘文西、石宪章等书画大家,还有赵季平、张艺谋等音乐、影视大家,他们依然在为日益快餐化、碎片化和娱乐化的时代守望着文化的传统之光。

  从天地洪荒到文明初现,从斗拱飞檐到高楼大厦,从车马舟楫到飞机高铁,从笔墨竹简到电脑网络,秦岭的身世,几乎就是华夏大地诞生成长的经历,而秦岭的情感,也珍藏着中华民族从童年到青年再到壮年的所有文化精神。

  打开秦岭读中华

  文化学者肖云儒说,“秦岭是座读不尽的山”。地质学家看到其地壳运动,生物学家看到其物种多样,文化学者关注其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秦岭不仅山峻水秀、景美物华,也堪称中国的中央智库和中央文脉。从这里生发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道、儒、释一一生根开花,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三足鼎立;从这里生发出的,是中华文明的华彩篇章,农耕文明、真草隶篆、汉赋唐诗,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浑厚内核。

  孕育传奇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国古代最早记述秦岭的文字出自《山海经》和《禹贡》,后来《诗经》中开始大量提及秦岭。但当时还没有秦岭这个名称,而是叫南山或者终南山。直到公元前1世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秦岭”这个名称才正式出现在文字记载中。在汉代的著作中,司马相如对秦岭的物产、风景都曾有详细的描述。

  中国历史上不少名人的起落兴衰都曾与秦岭紧密相连。相传西周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秦末汉初,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四位年过八旬的饱学之士隐居商山,被称为“商山四皓”。这四位老者屡次拒绝汉高祖刘邦入朝为官的邀请,最后辅佐太子刘盈继位成为汉惠帝。

  在众多与秦岭有关的古代名人中,老子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和深远影响的。公元前516年,老子意欲归隐,来到函谷关遇见尹喜,应他的请求将毕生智慧写成五千言《道德经》。后来老子收尹喜为徒,在终南楼观结庐论道,亲自宣讲《道德经》。2000年后,《道德经》传入西方,很快传遍欧洲大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为老子的学说取名“辩证法”。随后几百年间,《道德经》被译成17种语言广为流传,其翻译出版发行总量在全世界排名中仅次于《圣经》。

  如果时光倒流2500年,秦岭山中、函谷关上应有一盏摇曳的青灯。老子正就着灯光,在竹简上书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深刻哲理。这个秦岭脚下的关隘,也注定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最值得记忆和回味的一个地方。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