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阮炳炎:烈火中走来“救火阿三”
//www.workercn.cn2014-09-22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次救火冲在前

  “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活有多忙,闻火警必须立即出动。”

  ——摘自组队“约法三章”

  自开展义务救火以来,阮炳炎心中一直有个信念:水火无情,救火绝不能讲价钱。

  1991年农历大年初一清晨,他刚换上一套新衣,正在家里听越剧。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张炎家着火啦!”他顾不上换衣服,立刻带着“家伙”赶去。

  浓烟,烈火……阮炳炎丝毫不惧,踩着一位救火者的肩膀就翻上了房顶。下面有人喊:“上房救火太危险了,阿三(阮炳炎在家排行老三)你不要命啦!”但他始终手握水带,头也不回一直坚持到大火被扑灭。

  事后,有好心人劝他:“大年初一弄得一身泥浆,又没有一分辛苦钱,何必呢!”阮炳炎一下子拉高了声音:“这话怎么讲?救火这种要紧事,怎么能讲价钱!”

  25年来,每一次,他都谨记自己组队时立下的“约法三章”,闻警必动。他把这些经历都详细记在自己的一本救火日记里。翻开这本厚厚的日记,仿佛能看到阮炳炎在一次次烈火中冲锋陷阵的身影:

  1996年,道墟镇联浦村13户人家着火,连成一片火海,阮炳炎和队员们整整救了一天一夜;

  2000年,道墟镇韩滨村谢老太家发生火灾,阮炳炎跳入火海,寻找灭火的最佳位置,突然一声巨响,一根烧焦的房梁倒了下来。他躲闪不及,肩膀被砸中,顾不得身上的伤痛,他坚持扑救,直到火势得到控制;

  2007年,冬桑村旗杆自然村村民华刚家起火。他家后面有个蜡油仓库,一旦被点燃,后果不堪设想。年过六旬的阮炳炎敲碎窗玻璃,一个人纵身跳入火海,手上、脸上划得全是口子。两个小时后,大火被完全扑灭,蜡油仓库也安然无恙……

  25年来,阮炳炎义务救火超过200场,救出16人,为乡亲们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谈到这些,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无怨无悔做“傻”事

  “只要机器还能拉得动,水枪还能扛得动,我就要一直做下去。”

  ——阮炳炎心声

  “行善是我们阮家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美德,我不能丢。”阮炳炎告诉记者,清朝道光年间,他的先祖阮华玉就买过水龙、救火锣、四人摇的救火船,组织过救火队,“传到我这里,算是第六代。”

  由于把钱都扔进了“火”里,阮炳炎至今仍住在破旧的祖屋里,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无疑是满屋的消防器材和5辆车子,他甚至没有给3个儿子留下任何值钱的东西。对此,老伴陈菊花并不是没有怨言,但每次火警响起,这位善良的农村妇女又毫无怨言地给老伴打下手。

  在父亲的影响下,老阮的3个儿子也从小帮忙参与救火。三儿子阮立法13岁就跟着老爸出去救火,长大后,他当了一名消防兵。他说,父亲一辈子都在义务救火,自己有责任将父亲坚持的这件事做下去。

  越来越多的邻里街坊也加入进来。“喏,隔壁做电工的阿强,做泥水工的阿兴,都是我一叫就跟着去救火的。”说到这么多人都来支持自己的救火事业,阮炳炎的脸上不无得意。

  现在,他已经收了28个徒弟。但他自己还是闻警必动,冲锋在前。

  “很多人说我‘傻’,可我乐意做这样的‘傻子’。我不是为自己做事,是帮别人减少痛苦和损失,做这些事情意义不一样,我要给子孙和其他人树个样子。”阮炳炎说,自己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他将继续救火,护佑一方平安。(记者 吕玥 区委报道组 袁伟江)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