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代骄子

郭增建:他背负周总理的使命到生命终点

2019-12-03 15:12:27

  打响中国地震预报第一枪的海原地震考察,这次考察被认为是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开创,他基本上奠基了后来的用宏观手段预报地震的方法。这张照片1958年9月13日照于宁夏海原县,郭增建(右2)时任考察队的负责人

  此后近60年,郭增建一直研究地震成因、地震孕震模式、地震预报理论、地震预测预报方法和指标,并长期主持和参加地震预测预报。

  上世纪60年代初,郭增建通过对我们20世纪初以来发生的48次强震震源机制资料研究,发现震源断层以平推错动为主、垂直运动为次。这个创新论断被后来国内新发地震、大地测量资料普遍证实,成为讨论我国地震成因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1966年,郭增建指出,地下地质构造并不是均匀完整的一块,而是由许多地质块体组成。在不同块体的交界带或断裂带,当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发生得愈强烈,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就愈大。

  在郭增建看来,一个检测目标,如果更多的独立指标或方法都分别出现了疑似异常,那么这个目标疑似发生地震的真实性就很大,这就是综合的力量。他死死盯住经验性地震前兆异常,试图精准预报短期地震(3个月以内)、临近地震(10天以内),有效减灾,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福祉。

  郭增建用自创的“三性法”、“静中动”判据、太阳谷年、磁暴倍九法、异年倍九法、异年倍七律、25年间隔率等预测方法,不断跟踪各种地震前兆信息,坦然等候大地震的到来。

  老守一井求甘泉,辛研预测佑万家。

  郭增建在中长期尺度上成功预测了1996年2月的云南省丽江市7级地震、1999年9月的台湾省南投县的7.4级地震、2004年西藏自治区浦南-仲巴地区6.6级地震、2006年12月台湾省恒春县7.2级地震,并对2008年的汶川8级地震提出趋势预测。

  郭增建在地震预报上敢担风险,他坚持边研究、边预报、边总结、边提高。

  1965年11月13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6.6级地震。郭增建带队赶到后认真查看分析,4天后判断该地区再无更大地震或类似地震发生。

  1967年3月27日,河北省河间县发生6.3级地震后,人们十分关心地震会不会向天津迁移。郭增建赶赴现场,根据各种数据分析,短期内不会向天津迁移,稳定了人心。

  1969年在宁夏“五.七”干校劳动,一边劳动一边搞科研

  1970年10月,郭增建带队到甘肃静宁附近考察,得出近期有破坏性地震的结论,并向县革委会汇报,40余天后,距离40公里的西吉县发生5.4级地震,他立赴现场作震后趋势判断,在3天内得出结论,认为后面不会有破坏性地震发生。随后强寒流到来,避免了几十万群众露宿之苦。

  1970年考察宁夏西吉地震,站立者为郭增建

  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郭增建在国内首倡以地震预报为主线的全面地震对策研究,并提出地震预报、次生灾害、抗震、群防、救灾、通讯、医疗和重建家园、生活、治安等10项对策。他还从震源物理、地震波传播以及历史大震震例研究中得出,大震时必然是“先有5秒以上到10几秒小动而后大动”的过程,提醒群众紧紧抓住临震急避、减少伤亡的最后机会。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干了大半辈子地震预报的郭增建认为,中国的长期地震预报基本准确,中期地震预报成功率在20%-30%,短期临震预报成功率大概在10%。单独用异常前兆对应预测地震的传统思路和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经过多年观察,似乎有些异常前兆在震时发生,在不震时也发生。必须运用跨越式思维,进行非传统地震预测方法、跨学科的灾害物理学及综合天灾预测方法等研究,将异常前兆套入某种模式去对应地震才行得通。于是,他熔旧铸新,陆续研究出“立交模式”“组合模式”“调制模式”“叠加模式”“垂震底继模式”等许多非传统地震预测预报模式,受到国际地震学界首肯。如今,国家圈定未来大震危险区,仍采用这些诸多模式。

  1971年提出地震波在远距触发地震问题,在20年后又被外国学者当新问题来讨论。

  1973年提出震源孕育模式,并负责对松潘6.5级地震做出了短期预报。1974年提出组合模式,被日本地震学家力武常次和苏联专家莫纳霍夫及汉塔耶夫引用。1977年提出调制模式,被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尾池和夫评价为“成功的解释了突发性前兆到主震发生的时间间隔”。

  1974年,我国地震代表团10人出访美国、加拿大,他作为代表团中唯一的地震预报专家,得到美国同行的高度关注。

  1979年,他和秦保燕合作出版了《震源物理》专著,其后一部一部专著相继问世……

  1983年,他倡导并主持了我国首次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并出版了《地震对策》专著,获得国家地震局一等奖。这本专著问世后,国内各地普遍制定地震对策,被日本学者小川雄二郎译为日文。随后《城市地震对策》专著出版,由于城市是防震的重点,该专著被广泛参考。

  1983~1991年,郭增建担任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和甘肃省地震局局长(这两个单位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由于班子其他同志的体谅和支持,郭增建没有陷入行政事务管理之中,而是在地震科学的前沿继续进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担任地震局领导的日子里,只要有震情,郭增建就守在办公室,震情紧张时,他和同事们通宵达旦地工作。平时,经常过了饭点,家人打电话催他,他才回家匆匆扒几口饭,又急急地回到办公室。

  郭增建三度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的地学部固体地球物理学科从没有过京外院士,地处偏远的大西北的他,在最后一个环节投票自然没有得到通过,当时同在大西北兰州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冰川学的奠基人施雅风先生都为郭增建鸣不平。但他心胸宽广,超然物外,反倒说“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够多的了”。

  郭增建拥有许多“高光时刻”——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对震源孕育模式的研究获科研成果奖,大会授予他“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奖状。 1986年,国家科委评定他为第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由于在地震预报理论和预报方法上的贡献,国家地震局授予他“有贡献的地震预报专家”称号,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第1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9页

来源:光明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柯洁获斗地主冠军!网友:五子棋麻将安排一下?

    柯洁上热搜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围棋,而是“斗地主”!在近日举办的斗地主锦标赛全民星赛中,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一举夺魁。柯洁虽然以第三名获得决赛席位,但在决赛中以稳健的牌局策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9局比赛结束,他以8300分的成绩获得冠军。

  • 甄子丹:《叶问4》是我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叶问》系列拍到现在,我觉得差不多了,很感恩。希望这四部能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宝贵的一页,我会继续探索演员之路。”在27日举行的电影《叶问4》发布会上,甄子丹宣布该片将是他拍摄的最后一部功夫电影。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有点野”的香港青年蔡展鹏勇闯大湾区

    大学刚毕业,香港青年蔡展鹏就在广州创立自己的广告设计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命名为“有点野”,在粤语谐音中意味着“有实力”,反映了这位港青不循规蹈矩和勇于闯荡的人生志向。

  • 笠原健治:保持谦卑感和危机感

    1975年,笠原健治出生于日本大阪。小时候,笠原健治对政治很感兴趣,曾立志要进入官场干番大事。然而,在东京大学读书期间,他改变了原有的想法。1997年,大学三年级的笠原健治参加了一场有关管理策略的研讨会。讨论过程中,微软、苹果等公司的案例激发了他的兴趣。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