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上海打捞局饱和潜水作业组:向500米的深度迈进
//www.workercn.cn2014-05-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时代先锋】向500米的深度迈进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300米饱和潜水作业事迹(下)

  “保存船体舱内空气,为救捞受困人员赢得时间……”4月18日,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300米饱和潜水队员李洪健一边看新闻,一边与队友讨论着韩国“岁月轮”沉船抢险救捞技术。金锋团队组建以来,队员们已然将生命、生活与深海潜水融为一体。

  会议室的另一侧,金锋被队员们拉着在300米饱和潜水宣传画前合影,不禁戏谑道:“你们太自恋了,在自己的照片前合影。”两年来,记者第四次采访金锋和他的团队,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满脸笑容。

  收敛笑容是为了内心堆积自豪。1月25日上午,执行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的6名潜水勇士胡建、管猛、董猛、谭辉、罗小明、李洪健准备出舱。他们在北纬20度35分、东经115度18分的南中国海海域水下313.5米处,完成了对140吨海工吊机负载稳定等功能的检测任务。

  313.5米,这是中国饱和潜水的最新纪录,也是几代深潜人历经32年努力能够抵达的最大深度。

  打造国内第一支潜水“特种队伍”

  氦氧饱和潜水与载人飞船发射相似,两者都有休息舱和返回舱,并遵循着同样严格的操作程序。其设备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宇航员是在真空、低压状态下生存,而潜水员要在海底、高压环境中作业。

  “饱和潜水不受制于常规潜水时间,潜水员可以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海底施工作业。”金锋是第一位尝试氦氧饱和潜水的人,他也是中华技能大奖的获得者。

  2006年12月30日晚,金锋在南海石油钻井平台旁完成中国氦氧饱和潜水工程首次作业返回深圳赤湾基地。他一次连续作业8个小时,潜入103.5米深海完成油管更换作业。此时,上海打捞局老局长叶似虬在指挥部的监视器前,激动得眼中满是泪水。沿着他的目光,记者穿过时光隧道:1982年,他从第二军医大学潜水医学系毕业,被送到“潜水王国”法国学习。

  潜水员可以24小时在几百米的深海作业,连续28天在生活舱内待着,工程做完一次减压出舱。而国内的常规空气潜水,潜水员在水下最长工作30分钟,最深能潜120米深,减压时间长达7个小时。

  中国潜水必须迎头追上!目标在叶似虬心底生根。然而,法国教授却轻视这些中国潜水精英,只教授“阿基米得”定律,“课程安排不科学,我希望能重新调整!”35岁的叶似虬掷地有声地说。因他阐述得合情合理,法国教授不得不接受。

  “马赛情结”一直贯穿着叶似虬的潜水生涯。2004年初,叶似虬从局长岗位上退休,开始编写中国首部“饱和氦氧潜水作业程序”及“应急预案”,全书共200多页,10多万字。作业程序细化到潜水员如何如厕、洗澡,每个必须由近十项规范动作才能完成。对舱内气压的控制更是慎之又慎,如果突然低压,潜水员无法适应,血管将顷刻爆掉。叶似虬还亲自给潜水员上课,在交通部上海打捞局实验室、黄浦江畔滔滔江水中……他打造出了国内第一支潜水“特种队伍”。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