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虫大王”郑建秋治理虫害30年足迹遍京郊-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治虫大王”郑建秋治理虫害30年足迹遍京郊

2014-07-15 08:42:04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他是京郊有名的“治虫大王”;

  ■他的名字出现在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的官方推荐名录上,这是中国人的首次;

  ■他曾获国家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他就是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科技 工作者、市植物保护站的副站长郑建秋。

  芥末也能杀虫?在北三环市植物保护站三层的办公室里,副站长郑建秋告诉记者,不但能,而且有奇效。不过这芥末比咱们吃生鱼片用的要浓1000倍。

  郑建秋开出的治虫“药方”里,常常没有任何化学药剂,尽是像芥末、天然菌类产物这样的平常之物。用他的话说,“一物降一物”,这些看似寻常的东西,其实是大自然赐予的杀虫良药。

  为1300多种病虫害

  找到对症良方

  在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的四层,记者看到这里养着许多瓢虫,它们是杀腻虫的好手。郑建秋说:“大自然中有许多相克的生物,我们利用好这点,就能很好的杀灭虫害。现在我们有专门的厂家生产专吃害虫的益虫,用于杀灭蔬菜病虫害。”

  杀虫不用农药,让果蔬更绿色健康。正是这位“治虫大王”痴痴追求了半生的梦想。目前,他已经针对1300多种病虫害找到了对症良方,覆盖了北京乃至全国曾出现过的绝大部分蔬菜病虫害。在京郊田间地头的菜农、农技员,几乎人人都知道郑建秋的大名。他二三十年扎根京郊农村,治害虫、防病害,只要瞧见打蔫或犯黄的菜叶,他就能准确判别出到底是哪种害虫或病菌在祸害蔬菜,对症下药,即使小到1毫米的害虫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在对付蔬菜病虫害,预防最重要,最好是清除病虫的来源,就像给人动手术前,一定要做好术前消毒、避免病菌感染一样。”郑建秋常常指导自己的学生,对于蔬菜病虫害防治,最好不让病虫发生,即使有了就得“先下手为强”,蔬菜病虫害都会有一个潜伏期,应该在其发生前就先把它釜底抽薪,“尤其是冬季种的都是大棚菜,环境相对封闭,病虫害一旦爆发,蔓延很快,就像人得病,病在表皮好治,病入膏肓就麻烦了!”他打着比喻。

  历时20年撰著

  病虫防治大型工具书

  在郑建秋的办公室里,有许多农科类专业书。郑建秋拿出一本《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给记者看,记者拿过书,掂了一下,估计有七八斤重。

  郑建秋告诉记者,这是经过20年的调查收集,整理出1300多种蔬菜病虫的图片、文字资料,又经过9年编写,这套书于2004年出版。“我们国家的菜农和蔬菜植保界太缺一本大全式的蔬菜植保工具书了。”郑建秋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日本是全世界彩色蔬菜病虫图谱出版最早的国家,发行世界多个国家;相较之下,我国对蔬菜病虫研究几乎处于空白。

  “那时,大家使用的资料都是日本发行的,而且特别贵。”郑建秋说,当时,一本日本发行的蔬菜病虫防治图谱售价就高达1000元,只有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买得起一套,一般技术人员根本见不到。从那时起,他就想要编著一部中国的蔬菜病虫害鉴别防治指导书籍,“这就好比全民扫盲,连老师用的课本都没有,怎么能教好学生认字。”

  记者了解到,早在下乡蹲点时,他除了收集标本,还带着相机下地,给受害蔬菜拍照,把各种蔬菜害虫从小到大的样子全部拍下来。当时还没有数码相机,很多害虫又小得和针尖儿一样,拍起来困难很大。他就找来摄影资料,自学摄影技术,终于练成了一手拍摄害虫的绝活儿。

  该书出版后,打断了日本在国际上的垄断。直到现在,这本大型专业工具书仍然占据国内外数十家知名销售网站专业工具书热销榜榜首。

  三五年内让市民

  吃上放心韭菜

  在郑建秋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张他在农田旁推着自行车的照片。郑建秋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他经常在丰台区卢沟桥乡东管头、太平桥村等北京最有名的几个蔬菜产区,与蔬菜病虫害作斗争。那时单位没有能派送的公车,天一亮,郑建秋就蹬上自己的28式自行车,背上标本采集袋、照相机等设备往菜地里钻,天不黑不收工。有时,一天能骑着自行车绕着北京的蔬菜主产区转大半个圈。

  几年来,自行车轮胎不知磨坏了多少条,人也从大学时的略带白皙被晒成黝黑。有一次,他骑车路过一片菜地,发现菜叶子上有些不对劲儿,很像被一种害虫吃过的反应,立马下车进地寻找害虫。等他心满意足地顺藤摸瓜,捉到了这种害虫后,回到地头儿才发现,下车时忘锁的自行车不见了。 那时候,自行车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可即使这样,也影响不了他对防治蔬菜病虫害的热情。

  近些年,市民对蔬菜的有机、无公害要求越来越高,他又身先士卒,对虫开方,研发用杀虫灯、黄色粘虫板、臭氧、生物农药等多种不需用化学农药的法子来防治蔬菜害虫,让果蔬更加绿色健康。

  现在市场上的韭菜大多不合格,郑建秋的最大愿望是在三五年的时间里,让北京市民吃上放心韭菜。郑建秋告诉记者,大概是1997年,北京有3万亩韭菜地,现在只有500亩。只有解决了北京的韭菜产业发展问题、市场问题,市民才有可能吃上放心韭菜。(记者 黄葵)

编辑:王莹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