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申:“小胶囊”里有“大智慧”(图)-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李兆申:“小胶囊”里有“大智慧”(图)

肖鑫
2018-07-16 14:04:50

李兆申(左二)在指导临床操作。资料图片

  2017年11月,江苏苏州金鸡湖畔,中国内镜医师大会,6000余名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其间,大会公布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控胶囊内镜在400余家单位、30余万例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果,30余位专家共同发布了《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专家共识》,顿时掀起了一股“中国磁控胶囊胃镜”的“旋风”。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不仅成为国内专家共识,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消化病学家马歇尔教授和英国胶囊内镜学会主席麦克阿林顿教授专程赶来,观摩“中国磁控胶囊胃镜”操作。日本消化内镜学会也在其官方杂志上做了重点推荐:“磁控胶囊胃镜与常规胃镜诊断率高度一致,安全舒适,可作为胃病筛查的重要工具。”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最初的“幻想者”是谁?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

  博学弘医

  李兆申,河北宁晋人,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是个标准的燕赵汉子。

  “一个医学工作者最大的幸福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医治更多的病人。如果能用我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发明,去造福患者、改善他们的生活,那就是我最大的荣幸!”这就是李兆申的幸福观。

  创新,是李兆申医学科研人生的真实写照。1987年,早在读研期间,他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胃黏膜血流量检测与胃肠疾病关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可当时做胃黏膜的血流测定,既没有现成的仪器,也没有现成测定血流量的方法,只能靠手工测定,这样很难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后来,李兆申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天津南开大学有光纤测定仪。二话不说,他第二天就请了假,背着军用书包,带着几个馒头,登上了开往天津的列车。

  饿了,就啃上几口馒头。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到天津时,李兆申有些力不从心。可为赶时间,他顾不上休息,扛着仪器就踏上了返沪的征程。

  车厢里,李兆申一手抓着车扶手,一手扛着仪器,硬是这样从天津站回了上海。

  由于过度劳累,加上长时间用一种姿势扛仪器,李兆申回来后患上了严重的气胸,住了医院。可他还没等病情完全康复,就又钻进了实验室。

  就是凭着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李兆申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内镜下检测胃黏膜血流量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他的学生、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廖专副教授说,李兆申老师是个不知道疲倦的人,平时不管有多辛苦,他不说一句累,不言一声苦。

  有一次,上海召开国际内镜治疗研讨会,“重头戏”是对胰腺疾病内镜诊断治疗进行现场表演示范。会议组织者原本请了一名国外著名胰腺病学专家担此重任,可由于种种原因,这名专家没能登场献技。

  李兆申临场受命,走上了手术台。

  患者是一名10岁儿童,患慢性胰腺炎已有几年历史。经过影像学检查,患者胰管扩张非常明显,只见李兆申在助手的帮助下,把十二指肠很快插入,经过导丝,通过狭窄部位,顺利放入了支架……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前后仅用了15分钟时间。

  顷刻间,掌声四起。

  其实,就是这短短的15分钟,李兆申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将近20年时间的艰辛攻关。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不可逆慢性炎症性疾病。对慢性胰腺炎的传统治疗需终生药物维持,但疗效差,费用高,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为攻克这一医学难题,李兆申带领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内率先开展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形成了8项关键技术。2010年,他们在国内率先开展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突破国际禁忌,成功治疗结石嵌顿、合并囊肿等疑难病例,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慢性胰腺炎微创治疗并发症分级标准。

  在此基础上,李兆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慢性胰腺炎“药物—碎石—介入—手术”新体系,累计治疗12000余例次,总有效率达95%以上,显著提高了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微创治疗费用仅仅为传统手术治疗的1/5,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15年,第19届国际胰腺病学会年会在上海召开。李兆申受邀担任执行主席并发表《慢性胰腺炎诊疗新模式》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国际最大样本体外震波碎石术联合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提出了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并发症分级分类标准。

  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共鸣,世界内镜学会主席雷迪教授多次撰文引用并高度评价,“李兆申团队的创新研究奠定了慢性胰腺炎微创治疗的基础”。

  中国学者挑战医学难题的努力得到了世界认可,在李兆申的带领下,长海医院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慢性胰腺炎诊治中心。

  创新为民

  2017年10月的一天,76岁的患者钱奶奶,在李兆申指导下穿上了一件特制腰带,吞服了一颗“胶囊”后,躺在了检查床上。与此同时,她从手里的平板电脑上看到,这颗神奇的“胶囊”竟然把自己的胃肠道一览无余。

  李兆申一边操纵遥控手柄,一遍对钱奶奶解释:“您看,胃里有个良性的息肉,十二指肠没什么问题……”

  这是一颗胶囊的“奇幻漂流”,也是李兆申领衔的医疗团队历时14年、持续创新的科研成果。

  过去,人体腹中5至6米长的小肠,一向是传统胃肠镜检查所无法涉足的“盲区”。长期以来,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只有10%。

  “有没有可能像吞胶囊一样吞一颗‘体内卫星’,边拍照边传图片?”2003年,李兆申和几位年轻骨干在一起讨论时,产生了这样的奇思妙想。

  这个想法有点“科幻”,但李兆申心驰神往。他查阅了国内外所有相关资料文献,与地方某公司一起边临床,边研究,边设计,边探讨。

  两年后,梦想成真。

1 2 3 共3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梦碎莫斯科 令人惋惜的克罗地亚

      在世界杯历史上,克罗地亚是第一支在三场淘汰赛场场落后却能逆转过关、最终晋级决赛的球队。他们在15日的“卢日尼基之巅”对决中,创造机会更多、射门更多、控球更多、阵地进攻的层层推进更多,但却不是能捧起大力神杯的球队!成王败寇的世界杯,最终“选择”了高效,而不是美丽。

  • 王子异励志做正能量偶像

    前晚,因参加综艺《偶像练习生》而出道的王子异首支个人单曲《AMH》正式发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小米成功上市 “劳模”雷军不再悲情

      雷军已经不是在金山时期那个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现在他已经站在山顶上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如今到了所有人一同见证雷军和他的小米如何实现“伟大公司”愿景的时候。

  • 蜂农周小通:芳香与甜蜜的“搬运工”

    周小通生活的新疆伊犁,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种植薰衣草,如今种植面积占我国薰衣草种植面积90%以上。由于伊犁河谷与普罗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似,成为全世界继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富良野之后的第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也是中国唯一的薰衣草主产地,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