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汤一介:一介书生的思辨人生(图)
//www.workercn.cn2014-09-11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汤一介,1927年生,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儒家哲学和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2014年9月9日去世。

  印 象

  斯人已逝 风范永存

  2014年9月9日晚8时56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汤一介同志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7岁。

  就在今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其中一项重要行程就是拜访国学大师汤一介。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会见过程,87岁的汤老伫立门前等候,习近平快步迎上与其握手;谈话间,习近平向其询问了《儒藏》的编纂情况,并赞扬其为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的贡献。临别时,习近平牵着老先生的手出门,全程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汤一介是久负盛名的哲学史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到90年代最早提倡“国学”;从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文化总顾问,到《儒藏》工程的首席专家,汤一介通常被外界看作北大哲学系的“头牌”。但他并不愿以“哲学家”或“国学大师”而自居。“在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只有马、恩、列、毛这样的领袖才能称为哲学家,而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哲学工作者。上一代人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对四书五经都是能背诵的。而我们这一代没有打好国学的底子,又没有那么长的留学经历,先天后天营养都不足,所以我想大概我也很难成为一个哲学家。”汤一介做了“哲学工作者”,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宣传员”。

  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著名的学者,汤一介的一生映衬着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他的一生,是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的,因历次政治浩劫,他与同代人一样,走过了几十年的弯路,“把最可能有创造力的时光白白度过了”,但他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知天命”之年重新焕发了学术研究与创作的活力。甚至在76岁高龄之时,还发起并主持了《儒藏》工程。他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的阐述尤为精到,他认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三大基本命题,是中国传统哲学对真、善、美的表述和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同时也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和佛教、道教的关键命题。

  今年6月底,《儒藏》精华编的前100册在北京大学举行了发布会,身负重病的汤一介坐着轮椅,在家人的搀扶下依然出席了这场发布会,“我想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意为这个(《儒藏》编纂)工程来尽我的力……我必须继续努力,来把全本完成。”汤一介在发布会上说。

  作为年届八旬的老人,汤一介不以颐养天年为求,不以含饴弄孙为乐,不以金钱、名誉、地位为意,而是汲汲遑遑地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诸永世而恪尽一介书生之绵薄微力,兢兢业业地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其志永固,其情可感,其愿撼天。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