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吴岩:传统科幻文学正濒临死亡(图)
//www.workercn.cn2014-09-1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科幻文学需要找一种新的形式表现这个时代

  中国青年报:科幻作品经常因为一些情节不符合科学逻辑受到争议,您怎么看?

  吴岩:科学性在西方从来就不是评价科幻小说的标准。科幻文学在那里也不被看作科普读物。在中国,这种观点也越来越被接受。科幻可以写得很科学,但它不是为了科学普及目的而创作的,科学因素只是为了提高故事可信度。

  那么科幻文学为了什么而存在呢?

  首先,它是为了让人们获得思想上对时代的认知。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和科学紧密相关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接触手机、互联网等科技产品。科幻文学会把这方面反映出来,如王晋康等人的小说就面对科技变化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些道德选择必须更新。

  其次,科幻文学培养人科学思考的意识。认知是能获得对这个世界有效知识的一种方式,科学是一种很重要的认知途径。美国曾有一位著名科学家兼作家,因童年时代看过《火星公主》系列(作者埃德加·赖斯·巴勒斯,还著有《人猿泰山》——编者注)而去研究与火星相关的科学资料,发现里面有很多错误。他由此喜欢上了研究行星,后来变成了这方面的首席专家。这就是科学教育!它教你去分析、思考、发现,而不是教你记住某种东西。

  中国青年报:您曾提出科幻未来主义的观点,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科幻文学关注未来?

  吴岩:我是针对“科幻现实主义(即要反映现实)”的说法提出来的。反映现实不应是科幻小说最终目的,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在反应现实的基础上建构一个未来,要有建设性。很多人看重科幻小说,不单是因为它有批判性,还因为它可以为事物的存在方式提供另一种可能。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曾激发了很多人探究世界的动力。英国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对未来很多东西进行了判断,比如核战争,新空间,人和人因为科技产生的疏远等,真正影响人们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科学对未来影响。

  中国青年报:目前,科幻文学的主题大多还是外星人入侵,新科学技术等,这方面可不可以有一些突破?

  吴岩:受科技革命的影响,传统的科幻致力于在科幻小说里创造一种新的科技形态,这样的科幻小说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如今,以前科幻小说里的东西一部分转入电影中,一部分转入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科幻小说里对科技形态的创造也已经赶不上现实中的创新速度。所以传统科幻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东西,它的丰富价值主要体现在那个时代。

  进入21世纪,科幻文学需要找一种新的形式表现这个时代。比如写一写大家都关心的今日科技话题,关注手机、互联网等普遍存在的科技对人的影响,尤其注意把握城市生活。另外,社会科学类的主题也可以关注。我觉得乔治·奥威尔的《1984》、马伯庸的《寂静之城》就是这类科幻作品。目前,世界上在这些科幻选题创新上有所突破的作家还不多,我觉得这对于中国作家是一个机会。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