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我为大熊猫做B超-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扎根保护区二十五年,倡导爱心饲养

李德生:我为大熊猫做B超

2019-11-21 14:51:06

  李德生(如图,资料图片)的微信头像令人艳羡:他被四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簇拥着,脸上溢满了幸福笑容。

  这张“亲子照”摄于2003年,当时李德生已到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年,早已和大熊猫“打成一片”。

  李德生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常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建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放归监测等技术体系,填补了多项研究空白。

  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到548只,其中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圈养大熊猫约占60%。

  揭示大熊猫初生幼仔出奇弱小的原因

  学兽医专业的李德生,1994年毕业时主动申请到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工作。

  那时,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环境闭塞、交通落后。“先后有100多名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但最后留下的只有6名。”李德生说。

  1999年,李德生被保护区选派前往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参与合作研究,这家动物园的动物超声波诊断技术世界一流。李德生便想:这技术可否解决大熊猫“假孕”的问题?

  大熊猫“假孕”是常见现象:没怀孕的大熊猫,会出现疑似怀孕症状,如减食、喜欢怀抱着物品模仿带仔等行为。

  李德生带领团队经过3年的时间,对20只大熊猫进行了B超妊娠监测。检测时,必须让身体庞大的大熊猫乖乖地躺在压缩笼或产房里,用B超探头在它们的腹部扫来扫去。而受孕大熊猫会出现烦躁行为,对B超检查极其敏感。有一次,躺卧在压缩笼里做妊娠检查的大熊猫“妃妃”,突然探起身抓向李德生,李德生和同事被轻度抓伤和咬伤。

  最终,他们揭示了大熊猫出生时体积极小、甚至像个早产儿的奥秘:虽然雌性大熊猫怀孕期最长的能达到320多天,但胚胎着床后的实际发育时间仅有15天到21天。

  这一发现,首次从影像学上直观地证实大熊猫初生幼仔出奇弱小的原因。2005年,李德生主抓大熊猫的繁育工作,那年出生的大熊猫宝宝有16只,此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像对亲人一样关心和照顾大熊猫

  早上7点刚过,李德生便和同事穿好卫生隔离服,进入大熊猫的“宿舍”忙起来。

  “担心大熊猫早上起来没有吃的,没有人陪、心里难受,我们就提前上班。”李德生表示,这属于“爱心饲养”的内容。

  “来,乖乖,小手手握一下,不疼哦,好听话……”眼前的这只大熊猫近期进食少,为做疾病诊断,饲养人员为它抽血检查,两三句温柔哄劝下,它竟乖乖伸出前掌,针扎时只是憨厚地晃晃脑袋,没有丝毫反抗。

  “爱心饲养让大熊猫对人产生了信任,不用打麻醉针,也能很好地配合采血、B超等多种检查。”李德生告诉记者。

  李德生说:“人会觉得孤单,大熊猫是不是也会寂寞?”2005年,他提出“爱心饲养”的理念,并推行爱心饲养管理。饲养员开始和大熊猫进行眼神、肢体交流,有时甚至四肢着地,跪着和大熊猫“面对面”逗乐。

  “即使你在外面受了气,心情不好,跟大熊猫在一起的时候也必须开心起来,因为它能感知你的情绪,会受到你的影响。”李德生说,科研人员应该像对亲人一样关心和照顾大熊猫。通过眼神交流、语言交流等方式,逐步建立和大熊猫之间的信任,减少外界环境对大熊猫造成的心理压力。

  爱心饲养产生了显著效果:在非麻醉状态下,大熊猫能放松地接受多项医学检查和繁殖研究工作,包括坐下、站立、趴下、仰卧等较简单的行为培训,以及打针、采血、量血压等中等难度的行为培训。

  在余震中找回逃散的大熊猫

  回忆和大熊猫相伴的这些年,有两件事李德生印象特别深刻。

  2007年,一场细小病毒袭击了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大熊猫圈养种群,10只大熊猫相继感染。病毒传染性极强,大熊猫出现严重肠炎、失血、休克等病危症状。李德生分析并提出了种群密度过大需快速疏散,以防止病情快速扩散的方案。同时,他建议对感染大熊猫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在诊断病重熊猫是由于病毒感染至严重失血、免疫力低下造成后,他大胆推测,要先控制住出血才有可能解决危机。经过近5个月的救治,多只大熊猫慢慢痊愈。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卧龙保护区的大熊猫也有多只因为圈舍毁坏而逃散。冒着余震,李德生加入到搜救大熊猫的行动,和同事们坚守在余震不断的山里。两周后,逃散的怀孕大熊猫“茜茜”被发现。李德生迅速带领一队人员,将“茜茜”从悬崖峭壁救回。回程中,李德生和同事们遭遇余震,差点失足滑下山崖。

  李德生清晰地记得,当年7月6日,“茜茜”的双胞胎宝宝“平平、安安”平安降生,看着暖箱里粉嫩的大熊猫幼仔,他感到此前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加,疾病、生活环境、食物安全等因素的威胁随之增大,保障大熊猫种群安全仍是严峻且紧迫的工作。”李德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陪伴,自己已经和大熊猫成为一家人。(记者 张文)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朱婷:归来,为了更好出发

    天津人民体育馆,是很多排球迷心中的“魔幻主场”。扎根于此的天津女排,曾11次登上全国联赛的最高领奖台。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排球氛围,使得这里的球市常年火爆。新赛季,伴随一名选手的到来,这把“火”更旺了。

  • 王芳和她的“芳之蕴”

    用茶道招待来访的朋友,是王芳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着身着旗袍的她,行云流水烹制茶汤,娴熟优雅地将七分满的瓷艺器皿送到你面前时,茶香伴着氤氲的水汽,让人仿佛在朦胧之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黄土地上“淘金” 山西农村青年借桑蚕养殖带千余人致富

    数年前,在上海就业的山西吕梁柳林县青年李天柱回村过年,发现村里很多孩子过年还穿着补丁衣服。面对穷困的父老乡亲,李天柱思虑良久,决定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用知识与努力改变家乡。

  • 宋嗣海:倾力奉献“一带一路”

    河钢塞钢的前身斯梅代雷沃钢厂,始建于1913年,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后因长期亏损而陷入濒临倒闭的境地,2016年4月由河钢集团正式收购,组建河钢塞钢。宋嗣海第一时间被派往河钢塞钢工作,带队负责河钢塞钢运营管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