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建国”们-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寻找身边“建国”们

2019-09-02 08:15:12

  “最初只是想督促练习,没想到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粉丝们的鼓励给我很大动力去坚持自己的梦想。”2018年夏天,杭州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在网上看到石建国的视频,很佩服他坚强的毅力,专程派人去温州工地找他,邀请他到杭州工作。

  想到妻子带着女儿在富阳打工,自己在杭州工作也能离家人更近一些,石建国同意了。过年时他为公司的员工写了几百副对联和“福”,同事们回家行囊里又多了一份特别的“年货”,公司给他一千多元作为奖励,石建国一分未收全部捐给了一家福利院。

  石建国说打工挣钱不容易,他平时练字时纸张基本上都是反复使用,能省就省,练字的笔墨纸也都是在淘宝上买便宜的。他偶尔也买些书籍临摹,“我现在水平还很一般,只能算是书法爱好者,行书写得比较多,但是楷书还找不到方向,近期我的目标是提高楷书的水平。”

  对于书法梦,石建国并没有因在网上走红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虚低调,扎实学习。

  在石建国狭小的工地集体宿舍里,除了过道,最大的一块空间则是他的书桌,几十支大小粗细不同的毛笔和四壶墨汁整齐排列,旁边还有几块木板做成的镇尺和几本书法书,由于工地建设即将结束,同宿舍的室友都“转战”到其他工地了,这里俨然成了他的一方小天地,每一张高低床床板上都摆满了他的书法作品。

  每当一个工程完工要辗转下一地时,他便把这些陪伴在身边的“宝贝”小心翼翼地打包收好,“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地抹灰工,并不奢望有一天会成为书法家,但我觉得能一辈子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是一件很厉害的事!”

  邵建国:做好“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得益于国家的兴盛,让我们港口发展迅速,也让引航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和需要,我也真正找到了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外籍船舶进港时,引航员是第一个登轮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与船员进行面面交流的中国人,我们不仅要保障船舶安全进出港,更要展现好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在引航员岗位上工作了将近20年,邵建国谈起这份工作的职责时依然充满自豪。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籍船长对中国的引航员存在不同程度偏见,尤其是对引航员的专业素养持怀疑态度,而随着中国海洋实力的迅速发展,航海技术提升,引航员的专业素养越来越高,外国籍船长和船员对中国引航员的态度也有了巨大的改观。“得益于国家的兴盛,让我们港口发展迅速,也让引航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和需要,我也真正找到了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邵建国说。

  当年他实习时,船到日本的东京港,进港时第一次见识到引航这个职业,被引航员的职业成就感深深感染,“从此,成为一位引航员成了我的梦想,觉得这是一份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工作。”

  18年前,舟山港在急需引航人才时,他毅然放弃了在上海一远洋运输公司的高薪岗位,选择到舟山引航站做一名普通的引航员,成了该站建站以来的第十位引航员。

  自此以后,邵建国从头开始一点点学习,包括舟山港域特点、航道、水深、水流、航标设置等,收集潮汐、气象、航道、水流、码头资料和航道变迁、小型船舶活动规律,驾驶散货船、油化船、集装箱船、特种船、LNG船等各类船舶的技术,不断吸取前辈们的宝贵经验,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和实践,最终成了一位经验丰富、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引航员。

  引航员的工作主要是完成船舶的进出港航行和靠离泊位,这是船舶驾驶过程中两个难度最大的环节,也隐藏着高风险,大型船舶总价值动辄上亿,轻微磕碰的损失就要以千万计,如果是大型油轮,一旦发生碰撞造成原油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引航过程中经常会有紧急情况发生,邵建国说,曾经遇过一艘从中东开来的载满30万吨原油的船舶,航行至舟山港虾峙门深水航槽时,突然舵机故障,短时间内无法控制方向,面临着搁浅与碰撞的危险,凭着多年引航实践经验,邵建国快速沉着应对,最终引领船舶至安全水域,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除了引航时船舶的安全,同时还存在人身安全问题。每次引航时,引航员都需要登上好几层楼高的软梯上船,遇上大风暴,在颠簸起伏的软梯上,每一步都潜藏着危险,稍不注意登船时机,很有可能会被夹在小艇和轮船的中间或掉落海里。

  如今引航员不仅要求专业技术过硬,还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邵建国说,“欧美的船长比较傲慢,菲律宾、印度的船长则比较细琐,我们要因人而异,不能让驾驶台工作环境变得死板、压抑,要懂得如何面对船员,调动驾驶台所有人的情绪,就像外交官一样。”

  引航员是国家发展大潮里形形色色岗位中的一种,也是中国海洋实力不断增强的一面镜子。邵建国说,舟山引航站自1983年建站后到2000年前,平均一年为外轮引航的艘次仅500艘左右,而现在全年服务艘次达到一万余艘,引航员也增加到67名。“我刚来的时候引航员仅仅在舟山本岛附近的几个码头工作,现在从南到北跨度达100多海里的范围,很多的岛屿都建有大型泊位,我们引航员的足迹遍布了整个舟山群岛。”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国家自贸试验区等多项重大政策在舟山落地,更加快了港口的发展,港口服务的专业化、高效化对引航员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我们能做好‘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给每一艘外轮带去最好的引航服务!”邵建国说。

  陈建国:传承恩师精神把音乐带到更多地方

  “人人有材,亦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陈建国说,“这是周老师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应享有学习音乐的权利。”陈建国深以为然,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说到最能代表浙江的歌曲,《采茶舞曲》能算其一。1958年,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在温州泰顺东溪土楼创作了《采茶舞曲》,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音乐的种子。

  同样与《采茶舞曲》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有周大风的学生陈建国,如今他是周大风纪念馆的馆长、浙江大风艺校校长。为了将恩师周大风的音乐理念继续传承下去,他举办专业和普及的音乐会600多场,九成以上都是公益性质;带音乐老师进山区和农村,自费购买乐器,圆孩子的音乐梦;还在《采茶舞曲》创作地东溪乡成立了大风艺校东溪分校……他身体力行,把音乐带到了更多需要的地方。

  1983年,时任浙江省音协主席的周大风,在杭州办了一个浙江社会艺术学校(后改名为浙江大风艺校)。出于对音乐的热爱,陈建国报考学校,成了第一届学生。回顾两年短暂的学习,陈建国觉得这是影响他一辈子的学习经历,“大风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使我一生爱上音乐,更教育我做人做事,他的教育观念更是影响着我。”

  陈建国的梦想是当一位音乐家,艺校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和音乐有关,是在半山文化馆担任音乐干部,在那里他几乎学遍了所有的乐器:钢琴、长笛、萨克斯风、二胡、笛子、架子鼓……为了把自己彻底钻进音乐里,他去过琴行打工,在杭州乐器厂学习制作小提琴,在广州钢琴厂学过调律。

  1997年,他回到杭州开始创业之路,开了自己第一家琴行,凭着陈建国的努力,琴行生意愈发红火,乐器还远销至江苏和安徽等地。后来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他还开了四家分店和一家乐器厂。

  2004年,81岁高龄的周大风希望寻找一位琴行老板资助一个公益合唱团,但是接连谈了几家琴行都未能成功,最后他找到了学生陈建国。时隔20年,陈建国对老师的景仰之情未曾改变,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周大风的要求。随后两人一起做了很多音乐和公益的事,两人也由最初的师生关系成了莫逆之交。

  “人人有材,亦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陈建国说,“这是周老师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应享有学习音乐的权利。”陈建国深以为然,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

  一次去剧院的经历让陈建国心酸——台下位置有九百多,却只稀稀拉拉坐了一百人。“我想培养一群爱音乐的人,但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为此,陈建国特意去考了演出经纪人资格证书,出资成立了知音民乐团。随后又和红星剧院、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宁波音乐厅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启音乐之门系列”公益活动与演出,为青少年普及高雅音乐。

  陈建国说,他第一次走进浙江盲人学校慰问演出,也是在周大风先生的带领下。“那时候老师已经80多岁了,还亲自上台讲解音乐故事和弹钢琴伴奏,在和盲人小朋友们握手时噙着泪水,一直叮嘱我说,他们虽然看不见光明,但是耳朵很灵,学习音乐很好,希望我多关心他们。”

  至今这个感人的场景仍深深触动着他,让陈建国坚持在地处富阳的浙江盲校,持续三年做公益器乐教学,每个礼拜抽出两天时间,陈建国会专程带着琴行老师,风雨无阻去富阳给盲人孩子上课,帮助他们成立了盲人民乐队。令他骄傲的是,这个盲人民乐队还在多个比赛中获奖。

  “传承大风精神,让农村、山区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陈建国说。2004年周大风重返《采茶舞曲》的创作地温州泰顺,回杭州后时常跟陈建国提起,泰顺东溪乡有个百年小学非常了不起,在这个大山里面能有这么一个学校,说明当地对教育的重视,希望大风艺校的老师能够去支持发展大山里的音乐教育。

  2017年,陈建国和泰顺县东溪乡合作办了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馆,又继承周老先生的遗志在东溪小学成立了大风艺校分校,陈建国现在还有个特殊的身份——东溪乡“荣誉村民”,传承恩师周大风的教育理念,在东溪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还自掏腰包给孩子送去十万的音乐器材,定期带老师进山授课,为孩子辅导,圆了不少孩子的音乐梦。

  虽然忙碌,但陈建国说,“我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我也同样希望看到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这个团队中来,一起为音乐而忙碌。你说的话,你做的事,有可能一辈子有人记住,我想这就值得了。”

  本报记者黄筱、张璇

1 2 共2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韭菜花开情满山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为世界顶级发动机贴...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电焊花木兰”的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专访台湾音乐人玛斯卡:音乐与生活的态度

    在今夏一档名为《乐队的夏天》人气音乐节目中,主唱为台湾歌手的Mr.Woohoo乐队引发乐迷关注。与中国大陆擅抒情或呐喊的乐队不同,他们具热带气息的音乐轻松、律动,获赞叹“第一次知道中文雷鬼可以这么好听”。

  • 巩俐新片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正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这次没有“中国毯星”,中国演员中只有倪妮、钟楚曦两位女星亮相红毯。不过,令人关注的是,今年中国电影人依然很亮眼,有5位导演作品入围,其中有2部入围主竞赛单元,即娄烨执导、巩俐主演的《兰心大剧院》和杨凡执导的动画《继园台七号》。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3位企业家畅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国新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民营企业家代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围绕“弘扬优秀建设者精神,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 施克松:延续百年水仙传奇

    在中国,以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的水仙最为有名。近几年来,崇明水仙重回市场,在各大花市深受市民喜爱,这其中离不开上海工匠、崇明“施家花厢”的后人——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克松的不懈探索与努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