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交通点亮一盏“明灯”-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为城市交通点亮一盏“明灯”

2019-01-11 09:54:00

  怎样的交通信号灯最适合上海道路?这个问题,来自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曹金餠最有发言权。与信号灯打了十多年交道的他,参与完成并获得授权的各项国家专利达到50多项,参与研制的LED可变导向车道标志系统有效解决了“潮汐式”交通现象这一城市交通的“顽疾”,为城市交通点亮一盏“明灯”。

  对细节反复调整

  在单位同事的眼里,曹金餠工作起来喜欢“抠细节”。大家都知道,倒计时交通信号灯由各种图案构成,这些图案的编排设计过程中,每个点都会影响图案的美感和识别度。为了做好一个图案,小曹夜以继日对设计图样反复比对,对每一个点的增减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调整,甚至在走路吃饭的时候也在对图样进行构思优化,以求图案能够兼备美观与清晰。今天,我们在上海看到的倒计时信号灯的图案大多出自其手。从2006年进入澳星公司从事最基础的电路板设计至今,曹金餠研发了12年产品,共经手产品50多个。为了研究出迎合道路交通行业产品升级需求的交通信号灯,12年来,曹金餠和他的团队平均每年要花费5040个小时用于研发产品、测试产品性能、出具检测报告。

  在曹金餠看来,“工匠精神”是推动上海从“制造”迈向“智造”的重要支撑。为了研究一款适合中国人过马路的交通信号人行语音警示装置,曹金餠带领团队走访上海闹市区路口,观察行人过马路的特征,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特点研制出相应产品。他每天早出晚归、实地观察,从产品构想到产品工业设计,从技术实现层面到产品试验推出等,研发人员均需要参与其中。层层严格把控各道关卡,对核心产品的繁琐细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产品开发过程中,曹金餠担任软件开发的工作。语音警示柱的主要功能是提示行人注意,在绿灯的时候快速通过路口,红灯的时候在路口等候。软件设计的主要难点在于确认行人闯红灯,这对软件识别的灵敏度有了一定的要求,灵敏度高了容易误判,低了容易漏判。他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和调整,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寻求灵敏度判断的平衡点,使得语音警示桩产品最终能够适应现场复杂环境的要求。如今,语音警示桩先后出现在外滩、南京路等闹市地段,成为城市交通的一大亮点。

  破解交通难题

  在迈向“智造”的进程中,创新必不可少。“潮汐式”交通现象历来是城市交通的一大“顽疾”,不少发达国家也无法解决这一交通难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推广运用,曹金餠主持编制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可变车道LED指示标志通用要求》正式发布,为上海解决“潮汐式”交通难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该发明技术在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世博会主要道路以及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等数十项“排堵保畅”项目上得到运用,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流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这些项目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工作至今,他参与完成并获得授权的各项国家专利达到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外观设计专利21项。他负责开发的产品,为公司累计创造数百万元的销售规模。

  最近,由他参与开发的交通信号灯故障自动预警系统,采用了数据信号采集终端进行攻关开发,是上海市公安首个交通信号灯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平台,意味着基层交警支(大)队无需现场巡视即可掌握信号灯故障的第一手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交通信号灯故障预警系统”也已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劳动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蔡徐坤被授予中牙友好大使称号

    1月9日,蔡徐坤在牙买加大使馆被授予中牙友好大使暨中牙杰出青年领袖人物称号。此后,蔡徐坤将以更多触角促进中牙友好交流。蔡徐坤在做好音乐本职工作之外,一直以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公众传递正能量,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 高晓松北京办“晓岛”:源于梦想并非为了赚钱

    高晓松被网友公认是心中有“诗和远方”的文艺青年。昨天,由他发起并与朝阳大悦城共建运营的公共空间“晓岛”正式开业,免费向公众开放。前不久,他刚刚宣布在线节目《晓说》和《晓年鉴》将在今年结束,如今发力开设线下空间,仅凭情怀能够支持商业运营吗?高晓松回应道,他做事的初衷源于梦想。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步鑫生: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1934年1月出生于浙江海盐县一个裁缝世家。1981年,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他直面问题、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城市集体企业的生产力。

  • 柳传志:坚守“科技产业化”争创“百年老店”

    35年前,柳传志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的20万元人民币在简陋的传达室里踏上了人生的全新征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以来,柳传志高举“民族计算机”大旗,在“科技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