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广云:深山“股民”-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于广云:深山“股民”

本报记者 王海燕
2018-10-23 11:28:57

于广云有一个会议记录本,记录着自己上任以来村里所有的重大决策事项。

如今,洪水口村村民几乎家家拥有漂亮的两层别墅。

洪水口村引进外资建起矿泉水厂。

  寄语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村是真穷,因为穷,村里光棍不少,四十多岁了说不上媳妇儿。现在,我们村靠搞股份制尝到了甜头,全村除五保户外,户户入股。农民成了投资、经营和受益的主体,收入节节高。这两年国家搞精准扶贫,我们村一户低收入户也没有,这是让我们洪水口村人特别自豪的一件事。

  ——于广云

  北京的最高峰灵山脚下,有个远近闻名的“股民村”——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口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村的村民就开始集资入股办企业,全村几乎户户是股东。

  这么一个偏僻小村,能够成为“股民村”,得归功于一个人——现年58岁的村支部书记于广云。

  倒退三四十年,洪水口村是门头沟区有名的穷村。土地贫瘠,种啥啥不长,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种一葫芦打俩瓢”,意思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1979年,19岁的于广云高中毕业回村,先是在村集体挣了三年工分,1982年大包干,地、树全部承包到各户。在家干了三年后,头脑活络的于广云考了个驾驶本,给乡里的机械加工厂开车。厂子效益不好,没两年就倒闭了。看着厂子剩下的一堆机械设备,于广云想,不如让村里买下来,以后在村里办厂用。

  村民一听就炸了:“村里本来就没钱,买回这一堆‘铁疙瘩’,有什么用!”

  办厂到底能不能挣钱?“能!”面对乡亲们,于广云拍着胸脯保证。

  于是,“铁疙瘩”运回了村里。洪水口村办起了修配厂,于广云任厂长。搞简单的机械加工,一年下来有六七万元收入,还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大云是个能干人儿!”于广云的能力很快被村民认可,1998年4月,他被推选为村主任,后来又当上了村支部书记。

  于广云上任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靠着灵山搞旅游。当时,灵山景区已经开发,每天都有好多拨游客途经洪水口村上灵山。而要让游客能留在村里,一定得解决吃、住、玩的问题。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在村里建一个旅游山庄。

  建山庄,地块有,但是缺资金。“当时大队没钱,各户的存款也不多,每家也就有个两三千元。”于广云琢磨,这点钱单打独斗肯定不成,不如把各户的零散钱集中起来,兴许能办点儿大事。

  可是,大喇叭广播、张榜、入户宣传,折腾了一个月,没一户报名。“没办法,我们就先从自家亲戚开始,把他们先‘拉下水’,好不容易动员了14户,就此开始了集资入股。”

  建山庄先从平场地开始,所有股东都要参加劳动。开工不到半个月,就有两户退了股,理由是天天干活,也挣不到钱。

  于广云赶紧召集股东会商量对策。退股容易,是因为股东们一直就没交上股金,没有股金的约束,大伙儿没干劲,也不方便管理,想入就入、想退就退。这次股东会要求,各股东每股先交5000元。于广云带着大伙儿制定了入股章程:许入不许出;半道儿退股人可以退,钱不退。接着又推选出了董事长、出纳和会计。现在回忆起这段,于广云感慨:“那会儿什么经验也没有,真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村里组织集资入股办的第一个企业——云峰山庄,也是村里第一个股份制企业。当时股份制在山里还是新鲜事物,“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股份制刚开始在全国试点,我们村算搞得比较早的。”于广云说。

  因为股东都没搞过旅游,没有经验,山庄建成后就直接交给了首钢的一个下属企业经营。每年6万元承包费,承包期10年。这样一来,12个股东,扣除交给村集体的占地费3000元,每股当年分红4750元。

  眼看分到了钱,村民们纷纷找来也要求入股。于广云趁热打铁,提倡恢复已停业的修配厂,和云峰山庄一样,还是股份制。消息一传出,马上有24户入股,共缴纳股金10.8万元。1999年,修配厂实现产值80万元,纯收入25万元,每股分红7500元,当年收回投资。

  紧接着,村里又开始开发灵山古道、建运输合作社、建垂钓园、办矿泉水厂……“统统都是股份制,一股的价格从最开始的1万元,降到了1000元。想入股又拿不出钱的,可以用出工的方式抵,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当股东。”于广云说。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村里准备开发矿泉水资源,一天晚上,村两委班子研究水厂入股的事到晚上10点多,那是冬天,刮着白毛旋风,于广云前脚刚进家后脚就有人敲门,是原来的老书记。他急切地说:“我要入股!我走着上清水镇信用社把钱支回来了,我入3000块钱的。”不仅是老书记,老村主任也入了3000元股。

  “这事给我的触动太大了。”于广云说,以这两位老村干部为代表,有一部分村民一直不相信股份制,“他们俩的转变,带动着一大批人观念转变了,我的干劲儿更足了。”

  从1998年到现在,洪水口村先后组建了十多个股份合作组织,现在仍在经营的股份制项目还有4个,年纯收益176万元。年底分红,入股多的人家能分到四五万元,少的也有五六千元。

  山里有奔头了,曾经把户口迁到山外的村民又陆陆续续回来了。1998年,洪水口村78户、248人,现在增长到168户、313人。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9300元,位于清水镇前列。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于广云说:“实践证明:改革确实是刨穷根儿、促发展的良药。”(本报记者 吴镝摄)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二·中国员工逆境中不...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周一围:做演员也是一种创业

    讲述互联网创业故事的电视剧《创业时代》正在东方卫视热播。剧中,周一围饰演的创业者罗维满腹野心,与黄轩饰演的郭鑫年拥有共同的理想,又因不同的理念分道扬镳。

  • 赵立新:《一本好书》是自在大泳池

    “演谁像谁”的赵立新,除了是《芈月传》《于无声处》《远大前程》等口碑影视剧的重要加分项,还由于精通六国语言被《声临其境》粉丝称为“行走的翻译机”“全能型演员”。最近,赵立新亮相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再一次大秀演技。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刘冰: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女当家

    “十一”前夕,王府井百货大楼举行盛大仪式,纪念张秉贵诞辰100周年。今天的年轻人,已经没几个人知道张秉贵是谁,但对于王府井集团前董事长、王府井商会会长刘冰来说,张秉贵是她入行的引路人。

  • 追逐“葡萄”的大学生 创业梦想在这里生长

    周凯是东北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去年11月,他和伙伴们共同创立了葡萄电影工作室,工作室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和社会企业拍摄访谈短剧,宣传片和微电影等,目前累计拍摄各类短片百余部。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