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贵:心中装着百姓的需求-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李世贵:心中装着百姓的需求

2018-09-27 08:40:36

  2016年6月,南京市江宁区在全区开设校车线路,覆盖所有街道公办中小学,目前每天有约1.6万名学生坐校车上学。

  这是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为民办的一件实事。从基层“蹲苗”成长起来的李世贵,特别关心民生问题。坚持以民生为导向,江宁区每年公共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自2015年6月担任江宁区委书记以来,李世贵带领全区干部队伍解放思想、对标找差、创新实干,谱写出新时代江宁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2017年,江宁区GDP1935.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5亿元,居江苏县域前3位,高端人才集聚度位居江苏区县首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7项创新指标跻身江苏区县首位,知识产权影响力位列全国县域前3强,跻身全国乡村旅游热点目的地第3位。

  真抓实干为民解忧

  江宁区基础教育与南京主城相比有一定差距,许多家长为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宁愿卖掉两套江宁区的大房子到南京市区买狭小的学区房。

  江宁区为提升教育质量,从2016年起,先后引入琅琊路小学、力学小学、游府西街小学、北京东路小学、南师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等11所优质名校在江宁区办分校。目前已建135所幼儿园、83所中小学,在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50所。

  性格温和的李世贵是个敢啃硬骨头的人。

  安置房不动产权证一直是江宁征迁安置群众的一块心病。全区自1992年开始拆迁安置,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20多年来一直没有办不动产权证,累计涉及3万户、10万多套房屋。

  化解这个难题,既有政策的障碍,也有材料的缺失,时间久,涉及的人群非常广,一旦处理不好,会引发社会矛盾。

  李世贵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我们不能搞击鼓传花,不能交给后任,更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否则就会‘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

  一年多时间,10万多套安置房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全区近1/4的户籍人口实现资产增值。发证那天,有人建议搞个仪式,由区委书记颁发第一个证。李世贵拒绝了,“这是欠群众的,也是我们应尽之责。”

  把主城最好的黄金地段留给百姓,江宁区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教育、医疗、文化、健身、养老服务圈,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改革催生发展新动力

  为解决群众、企业办事难的问题,李世贵多次到区政务服务中心调研,提出“早班提前上、中午不休息、晚上延点时、周六正常办”的延时服务要求,不动产登记、房产、契税、社保、出入境、婚姻登记等6个民生服务大厅启动周一至周六早8点至晚7点的工作时制。

  截至今年8月底,江宁区延时服务运行一年多来,窗口“延时”服务时段日均办件340余件、全年办件143233件,约占参与延时服务窗口全年办件总量的30%。

  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江宁区先行先试,探索走出“模拟审批-代办服务-预审代办”的审改“三部曲”。

  今年4月,占地2500亩的苏宁华东物流中心破土动工,因为审批流程的优化,比以往项目提前8个月开工。以往企业拿到土地证才能办项目建设手续,预审代办制在企业拿地后政府主动介入,待项目土地手续完备后,一般50天、最快20天可完成全部正式审批流程,提速率达75%以上。

  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延时服务和代办制被写入其中,在全国推广。

  对标找差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宁区按照江苏省委“经济发展高质量”目标、南京市委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部署,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核心区。

  江宁放眼全国找标杆:科技创新学深圳南山、实体经济赶苏州昆山、高质量发展超杭州萧山。

  把主攻重大项目作为做大实体经济的基础支撑,近3年先后引进格力、中兴、长安、LG化学电池等一批总投资额近3000亿元的“大块头”项目,并且3年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超过一万亩。

  “抓人才、培育创新机构、优化创业生态”三管齐下,创新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累计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近4万人,其中包括7名诺奖得主、38名院士及近百名“千人”“万人”专家,高端人才集聚度位居江苏区县首位。李世贵亲自带头,由区领导班子和各园街、部门负责人与284名高端人才结成对子,当好贴心服务的“店小二”。

  把20多所驻区高校作为独特竞争优势,实施环东大知识创新圈、中国药谷及5个大学科技园等一批校地合作项目,新引进55家新型研发机构、占南京全市的27%。

  目前,江宁区科技型上市企业70家,居全省第二,今年新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1/4,江宁创新发展进入开阔地。

  李世贵说:“作为区(县)委书记,我们的责任不小、担子很重。既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又要强化约束从严管理;既要抓优质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又要抓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既要抓好文化惠民,又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既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又要创新社会治理;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释放出生态效益。”

  本报南京9月2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 通讯员 黄欢)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六·青年教师讲述传承...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在北京的巅峰之旅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一年之内欧美的超级交响乐团和演奏家纷至沓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在共和国的中外音乐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章节。1979年10月,指挥“皇帝”卡拉扬率柏林爱乐乐团访华演出“空降”北京,举行了三场音乐会。

  • 王蔷第三次击败世界前十 小将王曦雨差点再进一步

    昨天,2018年武汉网球公开赛结束了第三个正赛比赛日的争夺,沃兹尼亚奇、科贝尔、科维托娃和穆古鲁扎四位大满贯冠军均收获胜利,新晋“中国一姐”王蔷则力克前世界第一、捷克名将普利斯科娃,职业生涯第三次击败世界前十球员。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黄超:把更好的产品带给更多人

    黄超,美国雪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2017年8月与他的同学李泰然一起创业,主打口腔清洁与牙齿美白产品。现为Panacea-Lab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 李道:扎根中国成就创业梦想

    1984年,24岁的李道跟随父亲第一次回到中国。这片令他魂牵梦萦的故土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李道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我是炎黄子孙,要和中国一起成长。”从初出象牙塔的青年到如今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李道牢牢扎根北京,成就了最初的梦想。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