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技术成就的幸福人生-劳动奖章-中工网

人物

劳动奖章

罗健:技术成就的幸福人生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雪君
2018-08-16 07:43:37

对设备屡次进行技术改造,降低了故障,保障了生产

技术成就的幸福人生

  “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只要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勤于学习,善于实践,一定能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投裕廊洋浦港有限公司设备保障部修理工罗健说。

  作为一名由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新型产业工人代表,罗健凭借着对设备电器维修的爱好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认真学习技术,成功实现了由一名码头装卸工向高级修理工的蜕变。

  如今,凭着过硬的技术,罗健对公司生产工作中频繁出现故障、存在安全隐患的变频门机电容吸收板提出技术改造,有效地降低了设备故障,保障了生产,为公司节省了3万多元。

  自学维修 提高技术

  1992年7月,高考落榜后,罗健随父辈们来到海南洋浦码头当一名装卸工。“那是一份苦差事,不分昼夜地干活。”罗健记得,那时自己不是在闷热的船舱底下清理煤炭,就是在将近40摄氏度高温的码头边搬运货物,没有地方遮阳,一干就是一整天。

  由于工作艰辛,不少人吃不了这样的苦,打退堂鼓了。但罗健坚持留了下来,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后来,罗健发现,干装卸工虽然也能挣钱,但技术含量毕竟太低,于是他决定利用工作之余自学家用电器修理技术,很快就上手了。

  那时,洋浦还相对落后,维修店少,于是同事的家电一旦有故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就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的维修技术得到了经验积累,突飞猛进。

  随着洋浦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港口货物越来越多,罗健也越来越忙了,但他始终坚持自学钻研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慢慢地维修技术更加熟练了。

  2006年,领导发现他有潜质,是一块干技术维修的好料子,同年6月,从装卸公司中特招他为设备修理工。

  学无止境 精益求精

  “港口设备维修与家电维修虽然同样都需要电工技术基础,但内容却大不相同,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罗健说。

  此后,罗健不仅自行联系变频器、PLC系统知识培训机构,持续深入学习软件系统和变频器维修知识,还接受河北京安学院电子应用专业函授,并取得大专毕业证书。

  港口门机电气房内部安装有两台3P空调,在停机状态下存在能耗浪费的现象,可如果更换变频空调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罗健通过反复摸索,将电气房一台空调制冷启动与控制盒进行电气连锁,当门机送上控制盒后,变频器运行,同时PLC会输出启动信号到空调继电器、接触器,达到了需要用时自启动、停机时自断电的效果。此项花费仅需几百元,但每台门机每月就能为公司节省电费近千元。

  2017年5月,公司专门成立了由罗健负责的工作室,他和同事们多次对变频门机电容吸收板进行自制改造,经过反复试验,有效地降低了设备故障,保障了生产,每块板的制作成本比采购新板可节约2000多元,到目前为止共制作更换了16块电容吸收板,为公司节省了3万多元。

  任劳任怨 忘我工作

  奉献源于责任,在多年的工作中,罗健总是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为了保证生产设备完好,坚持做好每日门机的消耗、维修过程、故障隐患记录,对所维修的门机等设备状态了如指掌。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只要门机等设备发生故障,罗健都不分昼夜地在码头前沿维保设备,就算不能按时下班也要把手上的工作做完才回家。

  2017年12月2日,洋浦港用时14.5小时完成了4.25万吨的铁矿装船作业,创造了新纪录。而且整个作业过程中门机无一例故障。港口的门机司机们都说,只要罗健在,他们就放心了。

  2017年10月14日,“卡奴”号台风来袭,刚好遇到周六休息,接到防台信息后罗健带领3个同事持续工作9个多小时,最终完成了码头高杆灯的降灯任务,避免了设备因台风造成损失。

  仅2017年罗健共加班52天,从未提出补休,即使生病了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进港以来,他始终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在同事当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国版《摔跤吧,爸爸》 10岁少女的拳击梦

      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教练父亲的严格指导下,向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近,上演了一出中国版的《摔跤吧,爸爸》。

  • 李宁:“迷人的有限局部”

     站在四川宜宾的金沙江、岷江交汇处,看到长江在这里汇成,时年52岁的李宁不禁写下感叹:“很多让人震撼的成果,都是由众多有限的局部集合而成。而现实中大多数人有机会感受到震撼,却无缘经历那些迷人的有限局部。”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引领种植潮流的“最美农民工”

      靠在外打工、做建材生意积攒了百万积蓄的史丹燕突然之间决定不干了。她要回家种地,而且种的不是一般的地,她要在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淮之间——合肥市大圩镇种哈密瓜。

  • 鲜敏:这一辈子她都走不好路,但是,她还可以飞

      因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鲜敏的右腿无知觉,萎缩后比左腿短了6厘米,因此,每挪动一步,她都要将身体扭动得很厉害,才能让自己尽可能地保持平衡、不摔倒。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却从来没有停下来,并在年近50岁时第三次踏上创业路,成立了重庆首个本土无人机公司,研制出多款工业无人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