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刘丽:有“学问”的采油工-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大国工匠”刘丽:有“学问”的采油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张世光 关晨迪
2019-07-23 07:36:56

从一线技术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刘丽的成长密码都能在她的工作室里找到答案——

【劳动光荣·劳动圆梦 讲述劳模故事】有“学问”的采油工

  

  驱车行驶在大庆的公路上,隔一段路程就会看见远处正有规律运动的采油机,整座城市分散而又彼此相连,采油区和居住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些采油机也成了这座“石油城”特有的标志。

  从第一代铁人王进喜,到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再到第三代铁人李新民,铁人精神融入了大庆的城市肌理,也走进了大庆人的内心深处。

  他们听着铁人的故事长大,也追随父辈的脚步,选择成为新时代的石油工人。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的采油工刘丽就是这样的一位“油二代”。

  如今,由一座废弃队部改造而成的刘丽工作室成了同行们到大庆必来取经参观的地方。在同行的眼中,外表干练、朴实的刘丽很有“学问”,她的“学问”不仅关于采油队的各个技术工种,也关于如何培养技能人才,将技术方法和创新成果以文本形式进行传承。

  从一线技术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她的成长密码都能在这个工作室里找到答案。

  爱动笔的“油二代”

  走进刘丽工作室,目光很难从展示台上的一本本培训教材移开,色彩各异、大小不一的教材几乎铺满了约4米长的桌面,手机镜头需要拍好几次才能把所有书籍拍全。这些数量可观的教材全都出自刘丽和她的同事之手。

  一个采油工居然能写出这么多的专业书?是的!展示台上的教材只是刘丽作品的一部分,她编写的培训书籍多达23套。

  学生时代的刘丽不仅成绩好,而且受父亲的影响,养成了爱动笔的好习惯。刘丽的父亲刘文生是大庆油田的第一代石油工人,参加过石油会战,当过采油队长,是黑龙江省劳模。刘丽的记忆里,父亲“很文雅,书法好,爱看报,每天坚持写日记”,厂里的厂志都是父亲用小楷书写的。

  一年厂庆,宣传榜上历年当选劳模的先进人物悉数亮相,第一张就是父亲的照片,那一刻被点燃的骄傲之情,刘丽至今仍清楚地记得。

  1993年,19岁的刘丽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技校毕业,进入大庆油田采油二厂采油48队,成为一名采油工。

  工作后,刘丽迅速成长为技术能手,先后参加各级技能比赛,都取得佳绩。1997年,她被厂里推选参加全国技术大赛,首次参赛就斩获了第三名。

  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很多人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在很多人眼里,刘丽是被眷顾的“幸运儿”。但是,“高光时刻”的闪耀离不开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这段被浓缩了的时间里,她不仅密集地参加各种比赛集训,还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顺利完成了大专课程学习,在学习的路上她从未停止奔跑。

  在父亲的鼓励下,刘丽始终没有扔下手中的笔,坚持写工作体会和总结成了她的职业习惯。至今,她完成的生产管理文本已有近百万字。

  由于善于将经验和技术转化提炼成文本,刘丽承担起了厂里的员工培训工作。她再次“子承父业”,她的父亲就是从培训中心退休的。

  学员最熟悉的名字

  “师傅是个学霸,就像一个‘活电脑’,知识调取功能很强大。”汲红军是2011年刘丽工作室成立时就加入的成员,也是刘丽的徒弟,如何把经验、技术转化成逻辑清晰、表达准确的文本,是他经常向师傅请教的问题。

  在采油二厂,能成为刘丽的徒弟“挺让人羡慕”。她的徒弟中有63人被聘为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125人被评为厂级以上技术能手。

  对于大庆油田采油队的青年职工来说,刘丽的名字再熟悉不过,即使没当过刘丽的徒弟,也一定接受过刘丽的培训或者使用过刘丽编写的教材。至今,她培训的学员已经超过1万人。

  这些从几十页到几百页薄厚不等的教材,涵盖了采油队的各个工种,以及技工技能晋升的各个阶段。能够做到“学问”如此全面,源于刘丽扎根一线的积累,她在采油48队干遍了所有的岗位。

  “对完善石油系统技能题库建设,推动员工技能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句写在刘丽个人鉴定上的评语,如果认真翻看刘丽编写的教材就不难理解。

  2006年的《风险可视化提示手册》是刘丽编著出版的第一套书。

  “让员工看了就明白怎么操作。”当时刘丽的想法很简单,不要深奥的理论文字,用图说话,让关键岗位的关键操作可以“按图索骥”,这本书也成了很多员工都会揣在口袋里的工具书。

  刘丽牵头编写的每一本书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和培训的现实痛点。

  培训中,刘丽发现,很多采油工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有的干脆抛开课本背题库,这样速成的学员到了现场依然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她产生了修订《采油工》教材的想法。

  在编写《采油工》(第三版)时,刘丽采用了全新的思路,更加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从完成一项具体操作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出发进行讲解,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更好的融合。

  2018年,上下两卷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采油工》(第三版)问世,这两本“大部头”共60万字,历时3年完成,涵盖了采油初级工、中级工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要掌握的理论和技能知识。这套经过数十位专家审定的教材成了中石油系统采油工的权威教材。

  生活里的创新学问

  翻看《一线创新成果案例集》时,书里的二维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本书的每一项创新成果介绍都配有二维码,读者扫一扫就能看到这项成果现场应用的小视频。

  而这些小发明、小创造很多都来自刘丽从生活中总结出的创新学问。

  刘丽发明的可调式密封圈盒就受到了口红的启发。

  更换盘根盒里的密封圈,是井口出现漏油时采油工必须要做的,但是这个活儿在过去却最让采油工挠头。

  更换时要用螺丝刀在只有1厘米宽的环形空间里,把密封圈一个一个抠出来,越深越难抠。换一次密封圈需要45分钟。当时担任井长的刘丽也在重复着这项工作,如何改变更换方式,刘丽几乎天天都在琢磨。

  有一次在涂口红时,刘丽突然有了灵感,“我转动唇膏底部,唇膏就从上边出来了。”她想到了通过改变盘根盒的上下结构来使密封圈自己旋转出来的方法。

  这样一来,不仅更换操作简单快捷,缩短了停机时间,每口井还能日节电11千瓦时。2018年,大庆油田授予可调式密封圈盒有史以来第一个技术革新成果特等奖。

  螺杆泵井电缆护管的发明是刘丽受到了钓鱼竿的启发。

  螺杆泵井在出厂时有一段电缆是裸露的,由于经常出现电缆破损和漏电现象,需要设计一套护管。设计护管并不难,但是在批量生产时却遇到了瓶颈——每个井口的高度和宽度不同,护管无法实现量产。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丽在帮丈夫收鱼竿时,突然想到了伸缩管的解决方案。最终电缆护管做成了伸缩管,能够灵活适应不同高度和宽度的井口需求。

  刘丽工作室的创新故事还在继续,这些生动的故事都将成为刘丽培训教材中的生动案例,让更多人看到。(制图:张菁)

  采访札记

  刘丽世界里的快与慢

  王维砚

  作为一名工人日报的记者,总觉得采访大庆油田是不能缺席的一课。

  因此,这次去大庆采访也是带着“朝圣”的心情。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三代铁人的故事已经成为时代的样本,共同讲述着中国石油工业的精神之钙。那么,新时代的大庆工人什么样?我很想在这次采访中求解。

  每一次的采访,走进受访者内心是记者最想努力做到的事情。

  刘丽说到有一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她去买了几盒1000块的拼图,每晚完成工作之后就开始拼图,正是在拼拼图的过程中她逐渐平复了自己的情绪。那一刻,我看到刘丽的眼睛里有亮光在闪烁,我确定,那是一位劳模的柔软之处。也是从这以后,我们的谈话变得像是朋友间的交流。

  采访中我内心的焦虑也在被治愈。在刘丽这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也安静了下来。她说话的语速很快,但是内心却很平静,她在技术沉淀和编写教材的世界里无比专注。生活虽然不止一种套路,但是只有马不停蹄地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刘丽的要强、钻研和刻苦也让我相信,有这种精神作支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都会成为劳模刘丽。

  如果有人问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什么模样?我应该会把刘丽的故事讲给他听。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100仰预赛出局,“洪荒少女”也难逃岁月杀猪刀

    22日,在韩国光州进行的游泳世锦赛再爆冷门,女子100米仰泳预赛中,傅园慧以1分01秒19的成绩排在第22位,遗憾无缘半决赛。赛后接受采访时,“洪荒少女”也对自己这样的成绩充满困惑。

  • 孙杨:你可以不尊重我 但你不能不尊重中国!

    北京时间7月21日晚,在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男子自由泳4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杨以3分42秒44获得冠军,这是孙杨继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之后,连续第四届赢得该项目冠军,也是孙杨在世锦赛历史上的第十金。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苏宁85后总经理郭维波:既要弯腰种地、也要抬头看天

    6年前,迈入职场没多久的郭维波可以说是再清楚不过。在规定时间内重启与合作伙伴的合同签订,这是领导布置的任务,也是他战胜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尝过无数遍闭门羹,性格刚毅、年轻气盛的西北小伙郭维波却意外“沉住了气”。

  • 杨火廖:“继续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

    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退伍军人,在近20年的时间里,杨火廖通过艰苦创业,成为公司年产值3亿元、总资产近12亿元的龟鳖养殖大户。致富后的他热衷拥军工作、不忘父老乡亲,出资近500万元修建道路、赡养乡邻、资助战友,经他口传心授的养殖户有两万多人,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创业之星”“农村创业青年优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