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莪:用水声科技守护祖国那片蔚蓝-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杨士莪:用水声科技守护祖国那片蔚蓝

2019-02-25 09:40:18

杨士莪近照。赵洪波摄/光明图片

  【新春访名家】

  见到杨士莪院士时,他正用书房的电脑推演着复杂的数学公式。阳光铺洒在书桌上,他认真地敲打着如“天书”一样的计算符号。

  “我们科研团队刚刚承接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具体活儿都是年轻人来做,但我作为参谋顾问,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得先摸个底,不能瞎参谋。”杨士莪放下手头工作,笑盈盈地招呼记者落座。

  “现在讲海洋开发和海疆保卫,海洋开发要知道海里有什么好东西,在哪儿;海疆保卫要知道海洋哪里有敌人,怎么去消灭。这样的信息就要依靠声波去探测,就是水声科技。”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杨士莪通俗地向记者解释说。

  虽已89岁高龄,但杨士莪身体健朗,精神矍铄,说起话来语调平缓而底气十足。“学习和工作是最好的养生,脑袋越用越灵活。”杨士莪道出自己的秘诀。

  1931年出生的杨士莪童年饱受战乱之苦,辗转河南、天津、北京、重庆等地,内心萌生出强烈的爱国之心。此后,他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洪流中,将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

  1947年,杨士莪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毕业之际,听说刚成立的大连海军学校急需物理教师,他毅然选择报名参军。1952年国务院筹建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急需人才,他又奉调北上。1956年,杨士莪接到通知,学校要派他去苏联学习国家急需的水声学科,杨士莪又从物理改行研究水声专业,从头学起。就这样,他在国家的一次次急需中最终成为国家水声科学领域的“领航员”。

  在苏联学习期间,杨士莪发现进行声学研究的两个实验室对像他这样的外国人是紧紧关闭的。那里面是任何国家都要保密的军事科学里“最要命的东西”:舰船水下噪声研究工程。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学术论文在交流时常常仅写一个题目,任何国家都只能自己摸索、提高。留学经历让他深知:自力更生,在高科技领域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可选择的必由之路。

  1960年,杨士莪回国在“哈军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繁忙的建院工作中,他还写出了国际上最早集中论述水下噪声机理的著作《水下噪声原理》,出版了国内最早的声学理论著作《声学原理》,讲授并指导编写了《水声传播原理》《统计传播》《水声学》等一系列课程和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哈工程水声学院培养了新中国一半以上的水声科技人才。

  杨士莪对我国水声事业的贡献,远不只水声专业的创建。在制定我国水声发展规划、确定水声学科研究方向、指导和促进我国重大水声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他都起了核心作用。

  1994年,由杨士莪带队,悬挂着五星红旗的水声科学家考察船驶入中国南海,这是我国首次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综合考察,也是第一次由我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

  “我们拥有广泛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利益,应该增强海洋意识,承担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责任和保护海洋的义务。”在数十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杨士莪将自己的海洋理念传递给学生们:中国的领土是1260万平方公里,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需要爱护、守护、保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杨士莪,轻看名利淡如水。“杨士莪在担任研究所所长时,岗位津贴只给一半,他提出自己拿一半的一半。每次讨论奖金、评奖时他都把青年教师和教学一线的同志向前推。许多科研项目他从头至尾参加,但在向上报奖时,他根本不报自己。”杨士莪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李琪说。

  “科研事业是群体事业,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何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是团队集体努力和智慧的结果。”谈起名利问题,杨士莪也不忘劝勉现在的年青学子,“搞科研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个人理想只有融入强国之梦,才能获得方向的指引;爱国之志只有转化为勤勉的工作,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

  从踌躇满志的学子到耄耋之年的科研工作者,杨士莪用一甲子守护着祖国那片蔚蓝。

  (本报记者 赵洪波 张士英)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王琛很投入 甘心当陪练

    北京汽车女排能够历史上首次挺进职业联赛总决赛,有很多因素,那些幕后功臣也很重要,比如一位特殊的男陪练、来自北汽男排的王琛。北汽女排姑娘们都管他叫“墨菲”,因为上海女排的外援是来自美国女排的接应墨菲。同样是打接应的位置,王琛“支援”北汽女排后,就被姑娘们揶揄为男“墨菲”了。

  • 梁冠华:二十年“茶”味越品越浓

    “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您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距离正式演出还有四五天,北京人艺三楼排练厅《茶馆》剧组的人都基本到齐了,经典的台词说出来,排练厅的其他演员还是会笑出声来。暂时没有戏的梁冠华在排练厅一侧靠墙坐着,但并没有完全松弛下来,他还得准备着随时上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手绘爷爷”:读者以为他是位“小清新”

    钢笔勾勒的线条,填充以淡淡的色彩,描绘的或是一处冰雪美景,或是一份西餐,或是一座老式建筑,无不散发着哈尔滨这座城市特有的文艺气质和浪漫气息。当人们看到孙嘉驹的手绘作品时,往往以为作者是位“小清新”画家,却想不到这是一位年过花甲才开始搞文创的“爷爷”。

  • 雅什利·乌拉尔:跳槽挑战老东家

    雅什利·乌拉尔是云计算网络设备供应商Arista Networks(阿里斯塔网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乌拉尔被誉为“云计算网络设备市场的梅耶尔”,曾在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Cisco)工作15年,并于2008年跳槽到阿里斯塔公司。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