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用京剧讲述中国故事-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王珮瑜:用京剧讲述中国故事

史诺
2018-07-26 08:34:14

王珮瑜剧照。资料图片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京剧表情包游戏。”出现在电视节目《同一堂课》上的京剧演员王珮瑜,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京剧“语文课”。虽然王珮瑜此前在京剧的推广传播上很有经验,让许多不了解京剧的人开始接触京剧,但这一次,面对很多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她还是有些犯怵。与孩子们相处一阵后,她不慌不忙地念起诸葛亮的定场诗,演示“惊提、怒沉、喜展眉”趣味表情,生动有趣的讲解、引人入胜的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

  在课堂上,王珮瑜一如既往的亲切而有力量。她不仅给孩子们讲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还带孩子们参观了上海京剧院,让他们通过学习具体的经典片段,切身体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意。王珮瑜说:“教孩子学京剧,目的不只是让他们学唱,而是通过学习体验,让他们学会欣赏京剧,提高艺术鉴赏力,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学习京剧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观、价值观,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无缝衔接’。”

  近年来,王珮瑜一直致力于京剧的普及推广。在她看来,这一事业需要更多有信心、有能力的传承人,也需要更专业、更广阔的平台。“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太需要好的艺术滋养。京剧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对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流淌在我们每个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有最强大的生命力。”王珮瑜说。

  在她心中,“京剧”是一个美好的存在。就像她自己曾说的那样,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还有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京剧可以用中国的叙事方式讲述好的故事,可以寄托情志、抒发情感,给人们美的享受,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王珮瑜自己的人生,也和京剧紧紧相连。

  王珮瑜出生在苏州,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14岁时被上海市戏曲学校破格录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戏校培养的第一位京剧女老生。她宗法余派艺术多年,唱腔锤炼和雅、表演古朴大方,有大家风范。在专业的追求上不断精进,获奖无数,并恢复排演多出京剧传统骨子老戏。也正因如此,她称自己为“积极的保守派”。一方面,她举办“余脉相传”系列展演,坚持将最本真的京剧艺术、传统剧目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努力实现京剧艺术的当代化,拓展传播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她在专业上坚持深度、厚度,在大众视野里增加广度,做传统艺术最时尚的演绎者。她不断地探索京剧的可能性,原创的《瑜乐京剧课》京剧入门导赏讲座、《京剧其实很好玩》音频节目等品牌,已在培养京剧观众、拓展京剧市场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令王珮瑜欣喜的是,京剧的观演生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说,前些年观众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这些年,台下更多出现了同龄人、青年人,观众和演员的互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中完成剧评、为演出提建议,台上台下,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这是观众和演员互相成就、互相学习的时代。”王珮瑜感慨。

  京剧形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艺术也在与时俱进。王珮瑜认为,京剧未来的发展,需要依靠对孩子们的艺术教育。“直到现在,京剧教育还是更注重为院团培养专业人才,被大众认为是门槛很高的艺术。但我们可以尝试着拓宽思路,通过教孩子们简单的唱念和表演,让他们能感受到京剧的美、艺术的魅力,可以为京剧培养更多年轻的、有更高的鉴赏力的观众。”王珮瑜说,如果要让京剧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将眼光放在未来。

  在《同一堂课》的录制现场,有个学习了三天京剧的孩子说,自己将来的愿望是做一名京剧演员。听到这样稚嫩而坚定的心愿,王珮瑜非常感动,“如果把对事业的这份力量、这份信念,放在更多的学校上,放在更多孩子们的身上,京剧一定有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厄齐尔: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德国足坛前所未有的一封告别信,德国队的10号球员以这样的方式,让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合影门”事件暂时平息,也向效力了9年的德国国家队说再见。此时厄齐尔内心的苦涩与抑郁,估计外人很难理解。

  • 厄齐尔事件暴露德国在移民问题上的分歧

      德国足协23日就厄齐尔宣布退出国家队一事发布了声明,对厄齐尔的决定表示遗憾,并否认了他之前发布的个人声明中与德国足协相关的种族歧视的指控。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宋伟宏:致力攻克阿尔茨海默病的华人院士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宋伟宏将自己在中国的工作轨迹概括为“两点一线”:不是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带队研究唐氏综合征,就是在北京宣武医院合作进行老年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王胜君:返乡创业让东北农产品有品牌

      从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王胜君曾在北京工作5年。眼看着家乡的农副产品名声不响,他决定返乡创业。2014年,王胜君创办“沐诺农场”,通过搭建电商平台,连接了原产地品牌企业与终端市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