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全国的捐赠学校是对田家炳先生最坚实的纪念-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遍布全国的捐赠学校是对田家炳先生最坚实的纪念

2018-07-25 15:54:45

最坚实的纪念

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的追思会现场。

  想要把有关田家炳的记忆全部塞进一个房间实在太难了。

  7月22日,他的追思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拥有3层观众席,共1734个座位的会场很快就坐满了人,除了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受过他捐助学校的师生代表之外,还有许多市民自发前来,致以哀思。

  但这也不足以容纳人们的全部思念。根据基金会目前的统计,全国各地已经陆续有33场纪念活动。一栋师范大楼里立着他的雕像,有人从旁边路过,看到几束鲜花摆在雕像下方,不知是何人放上去的。

  7月10日,田家炳去世的当天,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田家炳中学的操场上,2000多名学生手持蜡烛肃立。这所在大山怀抱中的学校,烛火摇曳,随着夜色降临逐渐醒目。

  他曾是京华银行董事、田氏塑料厂董事长,曾拥有东南亚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厂。但人们悼念他,更多是因为他是田家炳慈善基金会创办人。受过他捐赠的学校几乎遍布全中国,包括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和1800多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的追思会场门口摆着海报,台上布置了白色的鲜花,此外,没有别的装饰了。追思会的举办方田家炳基金会建议来宾,最好把所有花费在送花篮花牌这些祭仪上的钱,都捐给其他的慈善机构,才能令田老“含笑在天”。

  节俭和捐赠,这符合田家炳一贯的风格和喜好。

  许多在田家炳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曾与这位老人有过一面之缘。10年前的夏天,有学生见到他被搀扶着,缓慢走上了主席台。那年他88岁,行动虽然有些不便,讲话的声音却很洪亮。天气很热,老人家用自备的矿泉水瓶子,在饮水机上接水,“一路带过来的”。

  他曾给许多学生讲述自己节俭度日的故事。出去吃饭,剩菜必定要全部打包回去,穿的鞋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还能再三年。曾有校领导在他前去参观时要安排车子给他,被他拒绝了。安排的宾馆他也拒绝,要求住在校内就好。他总爱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前年他已97岁,走路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几位田家炳中学的老师来见他,他仍要亲自见他们,同他们探讨学校的发展理念。谈话的过程中,老人鼻子不大舒服,拿卫生纸来用。双层厚度的纸巾,他小心翼翼,一层一层地撕开来,捻出了其中的一张。

  许多田家炳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记得田家炳这些悭吝的生活习惯。外出自己带水、带牙刷香皂种种都不必提起,出门乘地铁也是这位香港皮革大王的生活常态。他平日里爱用手帕,没带手帕时才要用卫生纸。卫生纸往往也是要苦撑着用一天,擦完嘴之后叠整齐了放在口袋里,留着之后擦手。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有的工作人员跟着他的时间长了,也养成了同样的习惯。

  他经常对接受捐助的孩子们说,自己是做工业的,知道手上用的每一样东西,制作过程和工艺都很复杂,包括每一个矿泉水瓶和每一张纸。正是为此,他才希望大家都能够尽可能地节省,珍惜这些用品。

  年岁渐长,他将基金会交给了子女打理,就不再每天上班。他自己乐意省着过,也乐意帮旁人省着过。工作人员每天乘坐地铁去田家两趟,晚上把一些材料和文件送过去,第二天早上再去取,顺便和他讨论汇报。这位老人后来干脆对工作人员说,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坐下来聊的,两人就在地铁站见面就行,甚至连闸机都不用出,“就在地铁口交接就好了”,算下来能省一半的车票钱。这位老人自己走到地铁站,每次都非常准时,常常比约定时间还提前些许。

  他子女送他的生日礼物,他叫他们拿回家自用,免得浪费。裤子破了,他就随便找一条颜色相近的来配。四儿子田荣先瞧见父亲那套“款式过时二三十年”“颜色接近却不成套的西装”便来气。二儿子田文先也抱怨过他,“妹妹穿姊姊的旧衣,弟弟穿哥哥的旧衣”,零用钱更是稀少,全家人的日子,根本不像是住在香港九龙塘豪华别墅的“有钱人”。

  田文先记得,父亲“十分执着每一分钱的使用意义”,最肯花在他们兄弟姐妹身上的钱是教育费用。平时出行连巴士钱都能省则省的田家炳,甚至愿意花大价钱带着孩子们环岛旅行,增长见识。

  他在意子女的教育,却并不逼迫子女考高分,甚至有几分厌烦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几次拿着不大好看的成绩单,战战兢兢找他签名,也没有挨到责骂。子女们想读什么专业,他也叫他们自己选择。

  长女田淑芳感慨,“我到20多岁时才真正了解,自己是生长在一个不平凡的家庭,有一位不平凡的父亲。”

1 2 共2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厄齐尔: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德国足坛前所未有的一封告别信,德国队的10号球员以这样的方式,让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合影门”事件暂时平息,也向效力了9年的德国国家队说再见。此时厄齐尔内心的苦涩与抑郁,估计外人很难理解。

  • 厄齐尔事件暴露德国在移民问题上的分歧

      德国足协23日就厄齐尔宣布退出国家队一事发布了声明,对厄齐尔的决定表示遗憾,并否认了他之前发布的个人声明中与德国足协相关的种族歧视的指控。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宋伟宏:致力攻克阿尔茨海默病的华人院士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宋伟宏将自己在中国的工作轨迹概括为“两点一线”:不是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带队研究唐氏综合征,就是在北京宣武医院合作进行老年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王胜君:返乡创业让东北农产品有品牌

      从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王胜君曾在北京工作5年。眼看着家乡的农副产品名声不响,他决定返乡创业。2014年,王胜君创办“沐诺农场”,通过搭建电商平台,连接了原产地品牌企业与终端市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